此外,日本央行的超寬鬆措施還陷入了政策困境,在避險資金助推下日元日漸堅挺。自今年年初以來,日元對美元匯率一路高歌猛進,導致股市「跌跌不休」且出口型企業業績下滑。
負利率「淨效應」之爭
自負利率政策出台以來,分析人士對其利弊的分析就沒有停過。
持反對觀點的人擔心負利率損害儲戶利益並可能導致消費者緊抓主荷包。有業界人士認為,負利率只是「披著羊皮」的稅收,有可能將銀行成本傳導到企業和個人。
美國「債券之王」比爾‧格羅斯也認為,負利率可能增加儲蓄的成本,同時降低投資收益,使得人們不得不減少消費支出。
日本法政大學教授水野和夫表示,日本不但未實現2%的通膨目標,國民在負利率這劑猛藥面前也產生很大不安,並開始「防禦」不利影響。
此外,難以將負利率轉嫁給消費者的銀行也可能面臨更大壓力。德意志銀行指出,負利率環境下,貸款環境可能變得更為緊張,這恰恰違背了歐洲央行的初衷。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史蒂文認為,如果銀行預計客戶將會取走現金,那銀行可能不願意將僅剩的資金用於放貸。
IMF貨幣與資本市場部主任比尼亞爾對歐洲和日本央行實行負利率的看法則相對樂觀。他認為,雖然有批評稱這樣的政策可能削弱消費者的消費能力並損害銀行業盈利能力,但整體來看銀行還是可以從負利率政策中獲益的。負利率政策旨在刺激國內需求,因此銀行有可能看到信貸品質提高、貸款需求增加。此外,銀行持有的債券收益有可能增加。總的來說,負利率對經濟的影響利大於弊。
但比尼亞爾也坦言,央行的負利率政策不管是在執行的力度上還是時間上都存在極限。理論上說,如果越來越多的個人、企業和銀行願意持有現金或使用現金作為交易工具,負利率政策效果也會隨之遞減。
IMF總裁拉加德在近日的講話中呼籲刺激經濟要「三管齊下」,貨幣政策雖然重要,但不能是唯一的武器,還應同時進行結構性改革並通過財政政策支持經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