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漢光35號演習,突破了攤岸決戰萬年版本,假想紅軍已經掌握了台北港、桃園灘頭堡一帶。北北桃一帶除了守土部對外還跨戰區的拉部隊來增援,另外在加入美日軍力、情報等幫助國軍進行反擊。
我認為此劇本有瑕疵,但還是有三點讓人覺得矛盾,一般人無法理解。
第一點、各戰區部隊守土都都來不及了,怎麼還有力氣跨區增援? 估計一個打擊旅要打彰化這種大小的城市,起碼要7000多噸的輜重,一個打擊旅的攜行量2000多噸不到,那只是把車開過去根本沒用。2000多噸攜行量用10噸卡車來載起碼要100多部,光一個旅占掉一整條鐵公路的運輸量。更何況營級以上的運輸不會被敵軍是先發現前來炸射,導致一個旅全滅在公路上,可以參考伊戰:死亡公路。
第二點、士氣低落,南部陸戰99旅被全殲在火車站,光是聽到這個消息,我保證沒有任何一支部隊敢進台北與紅軍決戰。陸戰旅算是我軍最強的打擊部隊,最強的部隊都被打垮了,其他守備部隊的士氣一定低到極點,一碰就垮。就像國共內戰時,國軍全美械74軍被共軍打垮,之後的部隊都成驚弓之鳥,後續的戰事也是一一全垮。
第三點、步驟被共軍打亂,戰爭就像拳擊一樣,掌握步驟就掌握全局。我們先想好作戰的目的是什麼?以拖待變應該是國軍最合理的戰略目的,共軍上岸掌握一大片土地,相對的他在明我在暗,把紅軍吸引進我軍熟悉的地形,大量製造人員殺傷,而不是據點爭奪,讓第一線人員不斷耗損,直到紅軍後勤救護能量撐不下去,目地就是讓紅軍主動退出戰場,這些構想都是要事先計畫與訓練,而不是只是拉人來首都勤王。
演習結尾國軍還是沒有把人放在最重要的想定位置,戰爭是靠人來打,不是靠人數來打。國軍劇本就是慣老闆的心態,以為把士兵當消耗品放入到台北血肉磨坊,以為能和美日把共軍推入海中。國軍最大的問題是充滿官僚心態,以為把戰機、甲車開到前線就代表可以贏得戰爭,筆者曾問幾個比較資深的士官長,他們個人急救包發放情況及急救知識等問題,士官長們還是停留在後送營旅級的概念(越戰時期的急救概念),根本無法發揮TCCC等先進概念。然而TCCC卻已經是紅軍普遍的概念,而且還有單位間急救比賽,我覺得要打贏戰爭還事先把基本功做好,而不是在坐等美日來救。
* 作者曾任陸軍八軍團、國軍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