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廳院委託交通大學統計學研究所,分析2013至2018年6年期間,透過兩廳院售票系統售出之票券資料,並透過大數據分析,了解國內藝文消費樣貌及產業發展趨勢。交大統計所助理教授高竹嵐說明,兩廳院平均每年有12億票房,看起來很多,但大概也就是台灣每人每年50塊,而除了65%消費者每年只會買一次票外,還有大量的一次性消費者,一次買大概2張票,6年來就只買這麼一次票。
根據報告,兩廳院售票系統2013至2018年,每年平均票房為12億1447萬1919元,每年平均有6560場次演出,1年平均售出186萬5556張票,而在兩廳院87萬會員中,每年平均有14萬5330會員會購票,每年會員購票張數為90萬4952張,而在年均消費能量指標上,49%購票會員年消費低於2999元、54%會員年度購票張數超過3張、65%每年僅購票1次、84%只購買單一種類節目。
高竹嵐表示,平均每年12億票房,看起來很多,但除以台灣人口,大概也就是每人每年50塊,而除了65%消費者每年只會買一次票外,還有大量的一次性消費者,一次買大概2張票,6年來就只買這麼一次票。
高竹嵐指出,這是台灣所有場館跟團隊面臨的困境,這個顧客不會再回來,完全無法觀測他之後的喜好或消費行為,沒有重複觀測性,這是很大的問題,而其實對於開發顧客,是外國也會面臨的情況,而過去劇團、演出經營多半靠感覺,有數據之後,至少能觀察出更多方想。
女性購票人數遠高於男性 30至44歲族群成消費主力
在消費客群方面,報告指出,購票觀眾為男性27%、女性73%,30-44歲觀眾各占5成比例,而35歲開始,男性購買音樂節目比例逐年增加,女性則於45歲後,購買1張票的比例漸增;居住地區方面,高度集中於六都,雙北地區會員占全體購票會員數50%,其次台中10%、高雄8%、桃園7%、台南5%
而在購票時間方面,最高峰為中午12點至下午1點,第二高峰為晚上11點至12點。高竹嵐分析,一開始有猜測過,是否因為部分節目的啟售、早鳥票都是12點開賣?後來更細節分析,依據每檔節目每周售票分析,發現仍是集中在12點到1點,不管年齡地區、購票種類都是,但細微結構上有差異,像親子類購票,在早上比例會稍微高一點 ,而新竹地區在下午2點到3點間則有個高峰。
台中歌劇院開幕帶動 周邊縣市觀眾上升
而台中國家歌劇院、屏東演藝廳近幾年陸續開幕,本次報告也特別統計,各地大型場館開幕後對周邊帶動情況,報告顯示,台中地區館所,不包含國家歌劇院的情況下,平均每場次會員購票數,台中地區觀眾開幕前後由161增加到171,其他地區觀眾則由86增加至98,而若包含歌劇院,台中地區觀眾開幕前後,則由161成長至207,非台中地區為86成長至133。
對此高竹嵐說明,如國家歌劇院開幕後,平均每一場在台中場館的演出,台中觀眾的數量,或其他地區來的觀眾數量,原則上都有增加,且可以發現蠻多是之前沒在台中看過戲的觀眾;而於2018年底正式開幕的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於本次統計期間樣本數不足,尚未納入分析。
高竹嵐也指出,如美國百老匯的購票系統,可以即時看到每檔戲、每個票價的銷售狀況,可以學習,但對此他也坦言有困難,百老匯表演一檔可以做一年,台灣可以演2周就不錯了。
此外,根據報告,2018年銷售總票數排行各項冠軍,現代戲劇類為綠光劇團《再會吧!北投》,傳統戲曲累為明華園戲劇總團《俠貓》,音樂類為夢蓮花文化藝術基金會《綻放:讚頌音樂會》,舞蹈類則為雲門45周年《林懷民舞作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