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為何極右派在瑞典茁壯?戰後避談幫助納粹黑暗史,「善良瑞典人」盲目印象滋養民粹

2019-05-16 10:20

? 人氣

如果要用一個詞描述瑞典的形象,很多人會選擇「善良」,甚至不會考慮其他詞彙。瑞典奧古斯特文學獎得主埃絲賓克指出,瑞典人同樣認為自己是好人,也相信瑞典政治對全世界都有益處,然而近幾年的極右派活動顯示,正是「善良瑞典人」的印象滋養極右民粹主義。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經過2018年的大選,主張文化(種族)隔離的極右派政黨「社會民主黨」(SD)一舉躍昇瑞典第三大黨。瑞典街頭不時可見極右派人士行止高調的示威遊行,此外,根據民調公司「YouGov」最新發布的統計,瑞典人對於移民的看法非常差,近50%人認為移民帶來的負面效應大於正面效益。瑞典極右勢力抬頭並不突然,打從二戰前便有跡可循,埃絲賓克認為,正是瑞典人對國內納粹主義者與種族主義者視而不見的態度,才讓極右派擁有如此壯大的聲勢。

幫助納粹軍侵略 拒絕「猶太入侵」

埃絲賓克(Elisabeth Åsbrink)2011年的《維也納森林中樹木佇立》(Och i Wienerwald står träden kvar)不僅贏得奧古斯特文學獎(August Prize),也獲頒丹麥─瑞典文化基金會年度文化獎(Danish-Swedish Cultural Foundations Culture Prize)和波蘭瑞斯札德.卡普欽斯基報導文學獎(Ryszard Kapuściński Award),書中描述1939年,一名維也納的猶太男孩,為了躲避納粹迫害而被送到瑞典。

1938年的「碎玻璃之夜」(Kristallnacht)被視為組織化種族屠殺的開始,在那之後,許多被迫與家人分開、逃往外國,書中主角便是其中之一。當時,瑞典要求納粹政府,在德國猶太人的護照上用紅色墨水加註字母「J」,好讓有關當局能夠輕易辨識並在邊境遣返逃亡的猶太人。1939年瑞典的頂尖大學更傳出反猶太行動,瑞典的醫療委員會向猶太醫生發出邀請,引發學生大規模抗議,要求阻止「猶太入侵」好「保護種族」。

根據埃斯賓克在英國《衛報》(The Guardian)發表的專文,這些瑞典與納粹合作共謀的過往,不僅對她的讀者,對瑞典人甚至其他國家的人來說都是陌生的。埃斯賓克在她最新出版的《瑞典製造》(Made in Sweden: 25 Ideas That Created a Country)中表示,在1940年7月至1941年11月期間,68.6萬德國軍人搭著火車穿越瑞典,入侵並佔領挪威。此外,儘管同盟國封鎖德國貿易管道,瑞典仍偷偷出口滾珠軸承到德國,對德國發展軍備有極大助益。

喜歡這篇文章嗎?

劉俞妗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