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與大眾教育基金會,22日上午舉辦《陳何女士助產學筆記》新書發表記者會。此書中描述1位白色恐怖受難者之妻、陳何女士的人生,陳何女士的丈夫簡吉先生於1951年遭到槍決,陳何女士於是就以助產士為職業,養大了5個孩子,本書就是利用陳何女士50年前的工作手稿,描寫這位堅毅的一代助產士。
陳何女士生在台南府城,家境良好,在日治時期於高雄鳳山公學校擔任教員,後與同校男老師簡吉先生結為連理,她也依照習俗辭去教職,在家專心奉養公婆。1925年起,簡吉先生因致力於台灣農民運動,常常遭到日本警察迫害,甚至遭遇牢獄之災,陳何女士憑藉助產士的工作,扶養5個孩子,扛起經濟重擔。
1951年,簡吉先生因為白色恐怖迫害而遭到槍決,陳何女士以強大的毅力撐起家庭,而她以日文書寫的助產學筆記,則宛如時光縮影,道盡那個時代台灣女性的成長艱辛。
陳何女士之子、大眾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簡明仁說,婚後母親依習俗辭去工作到鳳山夫家擔任大媳婦,但是母親為了家計不得不回台南,報考台灣總督府台南醫院助產婦講習所,於1931年畢業,並取得執照。當時日本政府強力推行社區醫療和公共衛生,助產士是個女性可以賴以養家活口的職業,簡明仁說,母親用日文寫就的助產學筆記就像是另一本生命紀錄,看到大時代女性的一生,也是白色恐怖受難家庭的心情寫照。
中研院台史所副所長劉士永表示,台灣是自1902年開始才有第1批受過訓練的助產士,是台灣女性的第1份專業工作,也讓現代知識等資訊進入女生閨房,是台灣女性開化的先導者,「陳何女士的筆記書為時代作見證,以她的生命史見證了助產士專業得以生存。」
籌備處主任王逸群表示,陳何女士雖然已於1990年去世,但是她所留下的日文助產筆記,除了讓後人了解她是如何在當時艱困的環境中學習醫學知識、替村中婦女接生、提高台灣婦女生產安全性,更有助於現代重建日治時期的婦產科知識體系。
《陳何女士助產學筆記》新書發表的同時,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與大眾教育基金會簽署合作協議書,共同獎助白色恐怖及人權相關研究優良博碩士論文,鼓勵青年學子進行白色恐怖時期相關案件研究,探討真相,落實追求轉型正義的公義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