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們在遙遠北京的民主呼聲促進了東德的公民權利運動。血腥的天安門廣場事件發生數月後,柏林牆和平倒塌。
今天,北京天安門廣場上不再有任何痕跡可以讓人回想起1989年6月4日發生的流血事件。就在那天,中國軍隊暴力清場,導致數百人喪生。
大屠殺發生後30年的這個星期二(2019年6月4日),中國將鴉雀無聲。所有公共回憶活動都受到嚴厲禁止。對於中國,1989這個年份是鎮壓與流血的象徵;與之相對,在德國,它卻意味著自由和重新統一。就在中國軍隊以極其野蠻的手段將民主運動扼殺在血泊之中5個月後,11月9日,柏林牆倒塌了。
他們的訴求「也是我的目標」
現年63歲的希爾斯貝格(Stephan Hilsberg)當年在共產黨治下的東德為公民權利而戰,曾深深同情北京的學生。致力於幫助在東德建立社會民主黨的希爾斯貝格對德新社說:「它們(指學生們的訴求)也是我的目標」。他清楚地回憶起,在東德,當時,權力正逐漸從執政的社會統一黨那裡流失,與它的政策和民眾中的絕望情緒不斷增長恰成鮮明對照。
依照北京關於戰勝了一次「反革命動亂」的說法,東德的執政黨社會統一黨是當年世界上少數幾個對血腥鎮壓中國民主運動表示贊同的政府之一。
社會統一黨政府研究基金會負責人卡明斯基(Anna Kaminsky)相信,社會統一黨當年對中國共產黨的團結性表態完全是指向東德國內的反共運動的。
「如必要,應使用武力捍衛社會主義。」
萊比錫當代史論壇負責人賴歇(Juergen Reiche)回憶起時任東德教育部長昂納克(Margot Honecker)的反應,這位前東德社會統一黨主席兼國務委員會主席昂納克的妻子當時說,如必要,應使用武力捍衛社會主義。
今天,希爾斯貝格告訴說,當年他33歲,是一個教會和平組織的成員。他擬就了一封抗議信,開上一輛衛星(Trabant)小汽車,直驅位於東柏林的中國大使館。他至今還保存著這輛車,以作為共產主義的東德的一個象徵。還在遠處,他就看到,警察封鎖了入口。「他們有了準備」,他說。突然,一群便衣推搡著一名「看上去跟我有點像」 的青年,將其推進一輛卡車的後箱,「而他不是唯一一個」。
兩德統一後在聯邦政府擔任高級職務的希爾斯貝格告訴說,看到此情此景,他感到很不安全,遂決定繼續往前開,把信投進了一個最近的信箱。他說,「我不想進監獄。」
不能同情北京的學生
惶惶不安的東德國家安全部嚴密監控著一切。一份後來在檔案中發現的文件顯示,國安部長米爾克(Erich Mielke)曾指令特工們預先防止或立即有效阻止任何對北京學生表達同情的言行。不過,米爾克的手段逐漸失去了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