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加入世貿(WTO)後,中國大陸以及與世界經濟整合更徹底的香港各自保留世貿成員資格。因此,北京在加入世貿後,仍可通過香港這個完全自由的經濟體之商品和資本轉口,選擇性地引入中國入世後仍被貿易配額和其他壁壘嚴格規管的商品與資本。
例如,中國能通過香港選擇性地進口熱帶水果和凍肉等農產品。又例如,中國根據其加入世貿的條件,至今仍可拒絕外資銀行以全資擁有的方式在中國大陸營業,以保護中國的金融安全。香港做為世貿成員,則對外國金融資本全無設限。故此,北京既可維持金融防火牆,中國的富人、官員和企業卻可以在香港獲得外資銀行的全天候服務。
同時,相比在大陸註冊的公司,註冊地為香港的公司能在全世界(尤其是西方國家)享受更自由的流動。因此,許多中國企業不是註冊為香港企業,便通過香港的子公司向世界各地投資。
透過香港,北京才買得到「遼寧號」
中國對港的投資,只有部分會留在香港,很多會流向其他國家,或以港資名義開展對外收購和各種商業活動。這對一些敏感交易尤其重要。
九八年,一家在香港註冊、由一位解放軍前軍官成立的「澳門創律旅遊娛樂公司」與烏克蘭政府達成協議,收購退役的前蘇聯航母瓦良格號。公司對外公布是要將該航母改建成水上遊樂設施,但實際上該公司只是代解放軍購入航母。
最終在二○一二年,瓦良格號被改建成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號」,並被北京大肆宣傳,稱該艦有力地將中國國力投射到太平洋地區。港資在歐美澳紐等地的投資,也比中資面對更少關卡。
《香港政策法》中關於技術出口的規定,則更為重要。自冷戰以來,美國對出口中國、可能被用於軍事用途的敏感技術實施嚴格管制。
但《香港政策法》允許香港在一九九七年後做為獨立關稅區進口這些敏感技術,事實上為中國提供了獲得這些技術的一道後門。不時有消息揭露,中國公司為規避美國制裁,通過香港走私敏感技術。近年美國已經有報告指出,中國在香港設立眾多公司,去進口那些受管制設備,再轉運至中國大陸,或甚至運到北韓及伊朗。
絕對控制與自治地位,北京的矛盾
九七年以來,北京對香港的長期意圖有兩方面:一方面,北京急於絕對控制香港的政治及社會,以確保香港不會成為挑戰中共統治的中心;另一方面,北京又想國際社會,尤其是美國,繼續承認香港的自治地位,並繼續在出口、資金及移民管制上仍舊給予香港有別於中國的待遇。
這兩種意圖之間顯然有很大矛盾。若北京在遏制香港自由上做得太過,美國及西方國家將難以再坐視不理,繼續視香港有足夠的自由及自治。到時美國將會正式取消承認香港的獨立關稅區地位,而其他國家亦將跟隨,這對中國經濟以至於那些很有錢的中國官員財產,都會造成很可怕的後果。
近年北京繼續藉世界承認香港的自治地位而獲取利益,卻正對西方國家和國際社會的安全構成愈來愈大的威脅,包括協助北韓和伊朗繞過國際制裁;北京不能合法取得的軍事硬體,便從香港走私回中國;香港還替中國公司匯出賄賂外國官員的賄款, 以及經香港大規模郵寄受管制毒品芬太尼(fentanyl)往西方國家。
西方國家假裝香港仍有高度自治,這會增加他們自身利益和國際社會穩定的代價。
西方會關閉香港這扇中國後門?
西方國家在計算是否仍承認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的考慮也正在起變化。當香港的自由與自治受到進一步蠶食,當中國利用香港這扇後門,繞過美國和國際社會各種規範與限制的例子愈多時,國際社會停止承認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就愈會成為可能,這將會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帶來重大衝擊。這個恐怕是北京在制定和調整香港政策時會認真考慮的重要變數。
中共在《逃犯條例》上讓步,正好證明了北京對於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的國際認證仍然十分著急。(本文作者為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韋森費特政治經濟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