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銘直指台灣是即將破產的公司,而以他經營鴻海所涉及的原料、技術、產品定位、市場等相關專業知識,配合人脈建立、技術研發、供應鏈管理、商務開展、談判、決策力等精深的經營技能,加上組建堅強的團隊,確有過人之處,但一個國家的管治和一個政府的運作經緯萬端,所需關照的面向和需要嫻熟的政治技能遠非一家公司可以比擬。因此,郭台銘雖可獲得社會眾多「有識之士」的認同與支持,但什麼「獨角獸」之類的發展宏圖,對於多數百姓而言,確是看不到更摸不到的天邊彩霞,完全無感。他所提的以AI為驅動力的台灣經濟提升與轉型藍圖,不僅成敗難卜,對多數民眾更是遙不可及。反而是他的富豪身分,雖是白手起家,卻與庶民們形成一道無法跨越的鴻溝。
當然,台灣的官僚體系已經僵化無能,郭台銘過往的公司管理經驗可為政府改造與更新注入新思維、新活力。他如果能將鴻海開疆闢土獲致高效的套路與方法推衍延伸,或許不但能協助台灣傳統及科技產業進行系統化的轉型升級,並可扭轉政府官僚體系的慣性法則。然而,他在戲已經演了一半才匆匆粉墨登場,來不及提出系統方案,所以迄今無法讓平民大眾看到他可翻轉眾人命運的曙光。
郭台銘雖然草根出生,也不乏草莽氣息,但他雄厚的財富、高端的擘劃以及宛如雲端上的生活世界,顯然距離地氣十分遙遠。而韓國瑜雖無高遠細緻的經濟大計,但苦民所苦的庶民經濟、中小企業等發展方案,頗能凝聚中下階級民眾的心。在民意調查和民選政治中,平民百姓佔大宗,在階級認同的眾寡差異的格局之下,質優或許不敵量大。或許,台灣真的需要郭台銘,但眾多的庶民深切需要的卻是韓國瑜;誰勝誰敗,將深刻影響台灣的政局走向與發展韜略。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前中央通訊社董事長,前中選會委員。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