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運動觀點:如果可以重來 台灣籃球需要培養球星接棒

2019-06-27 18:28

? 人氣

來到 UBA 大專籃球聯賽,在大專體總的努力下,整體聯賽的關注程度近年來漸漸提昇,達到自 2007 年 25 歲條款落實,與 SBL 正式切割後的新高度,搭配近幾年也逐漸受到關注的 JHBL 國中籃球聯賽,基層籃球越來越火熱,但這些球迷們口中的「學生球星」參與選秀進入 SBL 之後,聲勢瞬間跌到谷底,有些人消聲匿跡,有的為了生存而掙扎,這狀態雖然證明了 SBL 身為台灣籃球最高殿堂,具有一定的能力門檻,但也不禁讓人思索,除了西進 CBA 之外,是什麼原因讓「球星」消失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環環相扣的生態,需要營造一個球星能展現個人魅力的舞台

從基層籃球訓練開始,台灣籃壇以團隊球風為主,講求不貪功、團隊合作,「籃球不是一個人打」的觀念深植在每個小球員心中,放眼亞洲各國職業籃壇,韓國、日本,也展現相同的球風,以「快、狠、準」的團隊默契及化學效應來彌補面對世界頂尖勁旅身材上的劣勢,或許這是台灣基層教練們在訓練思維上,受到深刻影響的結果,但隨著球員們慢慢的脫離學生身份邁向職業的道路,所屬的球隊分工權責也越來越細,球員的價值逐漸地擴大。

這些選手不再只是為了上場贏得比賽而已,影響必須從球場內延伸到球場外,與教練、球團合作無間,將有成為「明星」特質的球員打造成焦點,無論是戰術、球隊行銷、個人行銷、媒體口碑,像是經營品牌一般的打造「超級球星」,若成功,便讓所有粉絲有了信仰;不成,也向所有球員傳遞一個訊息,這個舞台是願意給任何渴望被看見的球員所打造的,至於以怎樣的態度追求身為職業球員的成功與影響力,就看球員自己的努力與造化了。

從 HBL 與 UBA 的成功,我們可以看見台灣籃球擁有足以成功的基因存在,這是在 CBL 及 SBL 尚未明確之前令人稍微欣慰的事情,但要讓台灣職業籃球邁向成功的路還很漫長,投入經營台灣籃球的每一位必須相信,相信這些球員們能扛起成敗的壓力,而非用各種微不足道的藉口替他們緩頰,進而成為一個個名為籃球選手的公務員。

◎加入風運動粉絲專頁,帶你掌握更多國內外體壇動態

◎加入風運動LINE,嚴選好文一次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余柏翰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