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車是台灣老人外出最仰賴的交通工具,惟國內高齡化縣市的公車資源建置能否滿足當地老人需要?調查顯示,國內公車資源分布不但有嚴重的城鄉差距,且往往愈是老年人口比例偏高的縣市,公車資源愈是貧乏。以南投為例,其老化程度在全國各縣市排名第4,偌大縣境內卻只有41個公車站牌,平均每平方公里公車站牌數0.03個,是全台最「罕見」公車的縣市。
台灣人口快速老化,預計2025年65歲以上長者人口比率突破20%,成為聯合國定義的「超高齡社會」。而依交通部的國人日常使用運輸工具狀況調查,不比年輕人可視需要選擇搭捷運、開車、騎自行車等,交通工具多元,國內長者46.1%運輸工具為公車,對公車的仰賴之深,不言可喻。
全台46%長者交通工具是公車
能否自由外出攸關老人的生活品質,礙於體力、經濟等限制,公車形同國內多數老人的第二雙腳,然當真只要願意走出家門,各縣市就有便捷的公車資源可用嗎?答案恐怕須視老人住在哪個縣市而定。
根據成功大學測量及空間學系教授朱宏杰等人,利用交通部提供各縣市公車站牌數量,除以各縣市高山以外平原及山坡地面積總和(考量公車行駛範圍多以高山以外區域為主)的結果,全國公車資源最充足的縣市為基隆市,在112平方公里內有5516個公車站牌,平均每平方公里內49.3個。
其次,台北市、金門縣、台中市、新竹市、新北市及澎湖縣,轄內非高山地區公車站牌數也有8.1到20.1個,公車資源路線配置也相對差強人意。
愈高齡化縣市 公車資源愈缺乏
諷刺的是,依內政部統計2019年全國逾350萬名65歲以上老人縣市分布,全國22縣市中,以嘉義縣老年人口比率19.3%居首,其次則依序是雲林縣、台北市、南投縣、屏東縣、台東縣、宜蘭縣、苗栗縣、花蓮縣和澎湖縣;然這全國老化程度排名前十大的縣市中,公車資源相對也能排進各縣市前十名者,本島竟只有首善之都台北市,離島則只有澎湖。
南投、台東、花蓮 公車資源最貧乏
不止如此,在老化程度排名前十大的縣市中,為排名第4的南投縣為例,反是全台公車資源最貧乏的市;在其非高山1483平方公里內,竟只找得到寥寥41個公車站牌,平均每平方公里公車站牌數僅0.03個,是基隆同面積範圍平均密度的1643分之1。
另如地形狹長,老年人口比例亦以16.4%,老化程度在全國各縣市排名第6的台東縣、第9的花蓮縣,轄內公車資源配置也少得可憐,其非高山地區每平方公里內的公車站牌數,分別只有0.04和0.05個,則是全台公車資源第2及第4困乏的縣市。
學者:公車站牌分布須平均
所以,只要在縣市轄區內增加建置公路路線,就能提高當地老人的公車利用率,進而帶動活躍老化的風氣嗎?可惜問題並沒有那麼簡單。
根據朱宏杰等學者的研究發現,要提高老人對公車利用率,公車站牌路線配置患寡更患不均。更白話的說法是,唯有公車站牌路線分布愈普及、平均,盡量縮短各公車站牌的可及距離,不要讓老人為了搭公車,或是下了公車後還要拖著老命步行漫長的距離,才能顯著提升老人搭乘公車的意願。
離公車站牌距離短 長者搭乘率高
以老人公車利用率在各縣市名列前茅的基隆縣、台北市、連江縣、新北市和金門縣為例,便是做到這點,其中長者公車利用率以25%居全台之冠的基隆市,轄內更是平均約每100公尺就能看到一個公車站牌,加上各縣市政府普遍都有針對縣籍老人提供的公車免費乘車額度,難怪多數老人家沒事都願意出門搭公車,到處逛逛看看,生活也更多采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