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台灣會不會缺電?一個不容易說清楚、聽明白的話題

2019-07-14 06:10

? 人氣

作者認為,要避免缺電情況之發生,短期可以採行的措施包括:加大節能及需求面管理之力度,適度放寬電價管制使其發揮調節供需之機制;長期可以採行之措施包括:產業政策及結構之調整、與其他國家之電力系統連網等。(示意圖,陳明仁攝)

作者認為,要避免缺電情況之發生,短期可以採行的措施包括:加大節能及需求面管理之力度,適度放寬電價管制使其發揮調節供需之機制;長期可以採行之措施包括:產業政策及結構之調整、與其他國家之電力系統連網等。(示意圖,陳明仁攝)

台灣未來會不會缺電,不是一個可以透過科學論證解決的議題,這議題牽涉了能源、經濟、環保等不同面向,是複雜難解的多目標決策議題。儘管各界對此議題高度關切,但總是霧裡看花,不容易讓人說清楚,聽明白。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一、因果關聯性 (以電力系統之規劃與運用為例)

與乾電池作為動力之燈籠或遙控汽車(簡單的電力系統)比較,供應台灣全島用電之電力系統,其實是一個極為複雜的控制系統,其背後非有周延的程序與方法,不足以竟其功。

前述程序與方法,將之拆解為兩個層面,一是電力系統規劃之層面,如電源及電網的規劃與興建;另一是電力系統運用之層面,如電源及電網運用計畫之制定與執行。前者為後者劃下了不易跨越之疆界。

電力系統的規劃與運用,是由「負載預測」貫穿的。為確保電力系統之安全性、可靠性、經濟性,有賴建立長期、中期、短期、超短期之完整負載預測體系(年季月旬週日時分秒),以大家熟悉之天氣預測或產銷計劃之制訂為例,當預測週期較短時,其準確性通常較高;當預測週期較長時,其準確性則大幅下降。

伴隨科技及環境快速變遷,影響電力供需之因素日益複雜,除使得電力系統之規劃與運用面臨嚴峻之挑戰,也逐漸改變了傳統以來電力系統規劃與運用之要義、方法、技術。因應前述挑戰,各國電力系統再度展開了一個嶄新、漫長的探索之旅。

前述影響電力供需之因素,在用電需求方面:如極端氣候造成的酷熱與嚴寒、5G/區塊鏈運算/比特幣挖礦之巨大電力需求、台商回流等因素。在電力供給方面:如政府之能源轉型政策(非核家園及綠電先行)、中央及地方政府制定之碳排放及空汙管制規定、地方政府民眾/環保團體對重大電力建設之疑慮及杯葛(如第三天接收站、深澳電廠)等。

已拆除的深澳發電廠舊廠房。深澳電廠。(取自維基百科)
已拆除的深澳發電廠舊廠房。(取自維基百科)

二、不確定性 (影響電力系統規劃與運用之因素)

發電及負載均衡(generation & load balance)是電力系統規劃上首要滿足之要求,例如:全島電力供給與需求之均衡、區域(北、中、南、東)電力供應與需求之均衡。但受限於種種因素,台灣北部之電力供應是相對不足的,須仰賴中南部電力來達成均衡,未來核1及核2廠除役後更是如此。

此外,採行何種規劃標準也會造成差別,安全性及可靠性要求愈高,所需之經費也愈高,消費者也需支付較多之電費。世界各國在電源及電網(輸配電線路)規劃上,通常是以一年允許發生多少停電時間及發生1起事故(N-1)或2起事故(N-2)情況下,系統仍可正常運作為前提進行規劃。但實務上,一般只有重要電廠及輸電幹線才會考慮以N-2之方式進行規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