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西交利物浦大學中國研究系學者陳俊峰(音譯,Geoffrey Chun-fung Chen)告訴《衛報》:「這種行為稱為威權環境主義(authoritarian environmentalism),這種行動不是來自底層環保意識的覺醒,而是環境獨裁制度,一種奇怪但有效的治理模式。」中國領導階層正極力拉抬國家在環保議題的形象,從全球氣候變遷議題的領導者,到在境內推動「生態文明」以平衡國家快速發展帶來的環境衝擊,但陳俊峰表示過去這類政策多淪為口號。
China braces for compulsory garbage sorting, with Shanghai taking the lead https://t.co/nALYF8wXt8 pic.twitter.com/iZg4LiQABP
— CGTN (@CGTNOfficial) 2019年7月1日
當垃圾分類不只反應環保意識
此次中國官方為政策推動祭出不少獎勵措施,但政策落實的關鍵因素仍落在強制罰則,違法民眾將被罰款200元人民幣(新台幣900元),公司行號若觸法更將面臨5萬至100萬元人民幣(新台幣22.5萬至450萬元)的罰款。新政策上路兩周,上海市政府已開出190張罰單,同時也對個人與商號發出超過3000張整改令。部分社區甚至向住戶分發帶有條碼的垃圾袋,以利後續掃描追蹤社區住戶的參與程度,這攸關他們的社會信用制度分數高低,違法情節嚴重者的個人資訊將被刊在公共訊息平台。
【垃圾智能卡绑定上海居民 已关联个人身份信息】今年5月,上海闵行区一小区设立了上海首个智能垃圾箱房门禁系统和智能卡,集成了身份识别、监控摄像等功能,能有效识别垃圾分类准确率。只有在指定投放时间刷卡,垃圾投放口才会打开。在刷卡时,居民基本信息会被传输到居委会后台,是谁扔的,一目了然 pic.twitter.com/kcTLCEt3XJ
— Zhq_0222@icloud.com (@U_S_A_D_R_E_A_M) 2019年7月11日
從官民互動中,陳俊峰觀察到「許多民眾是害怕被新政策懲罰,而不是基於有益環境而這麼做。」他也點出儘管中國人民對空氣品質、土壤污染等環境議題的問題意識提高,但少有人反省源頭的物資浪費,在發展程度不如上海的地區推行公共教育與類似政策只會更困難。但他也相信上海試點的反應能提供當局參照,未來相關措施會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