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問題:國民黨路線、政策的空洞、模糊、混亂
然而,國民黨或是泛藍陣營的根本問題在於,不只是總統候選人韓國瑜面臨著政策混亂的「禿頭」。而是整個國民黨、泛藍陣營在兩岸、能源、公投等諸多內政外交的問題上,都沒有清晰、完整的政見,遑論是反建制的韓國瑜?如果一個黨的各項論述都混亂、模糊,沒做好準備,又怎麼幫韓國瑜「找假髮」?一兩個政治人物的經驗、專業,又怎麼能取代政黨對國家政策的「全盤規劃」?
回溯歷史,在2016失去執政以後,國民黨黨中央羼弱,無力組織對於各項社會問題的完整政策。對於民進黨開起的一個又一個議題戰場,雖然受益於民進黨的執政不利,在2018的地方選舉獲得勝利,但這場勝利,國民黨除了「韓流」發酵以外,國民黨做了什麼改革?提出什麼亮眼、利國利民的政策?除了批判民進黨,幾乎沒有。
舉例而言:國民黨到底對直接民權的「公投」採取何種態度?
在國民黨佔有國會多數時,《公民投票法》過去被俗稱為「鳥籠公投」,乃因其有非常高的提案、連署門檻,以及「雙二分之一」的通過標準,此使得台灣在過去歷史上的全國性公投沒有任何成功的案例。凡此種種,很難認為國民黨是支持、偏好以直接民權解決社會重大問題的政黨。至少相較於訴諸「台灣人民自決權」的民進黨,國民黨毋寧更應該支持代議政治。
然而,國民黨在2018年的地方選舉中,由國民黨政治人物提出的「反空汙」等等公投提案都社會大多數支持,拉動了國民黨的整體選情。國民黨「食髓知味」,似乎開始變成了最積極擁護公投、直接民主的政黨。
在隨後民進黨開展的「公投法修惡」中,國民黨對民進黨大肆批評,譏諷此修正案為「鐵籠公投」,並在立院黨團召開記者會時,搬出民進黨的公投祖師爺,已故的蔡同榮先生與「民主聖人」林義雄,此時,國民黨將自己打扮成「公投的支持者」、「直接民主的保衛者」。
國民黨的困境:陷入「為反而反」的窘境,對議題、政策沒有自己的主張
上述此舉固然幽默地諷刺了民進黨對於公投前後反覆的態度,但國民黨對於「公投」此一重大的議題,真的下定決心為了反對民進黨的修惡,而因此不顧過去黨的立場,在公投題上「梭哈」?
試問,國民黨要不要對2018年大選中出現的公投亂象提出反省?或是,在代議政治與直接民權之間,在民主社會定紛止爭、增進人民福利的議程上,究竟二者各自扮演什麼角色?又或者退一步問,就算僅為國民黨自己執政的方便思考,難道就不怕民進黨在野以後,用國民黨在2018地方大選的方式,用各種議題處處阻撓、掣肘國民黨的執政?
小結:韓國瑜乃至於國民黨整體,都有政策論述混亂的狀況
國民黨的諸公們急著幫韓國瑜「找假髮」,因此紛紛呼籲韓國瑜在政策上多做功課,或是要幫他找「管家」以遮掩他的「禿頭」。然而,不只是韓國瑜本人是「草包」,在野三年多的國民黨在諸多問題上,早就已經沒有自己的立場,實際上,國民黨不僅在公投議題上無法提出說理明確、前後立場一貫的政策藍圖,在諸多內政問題上亦然。而攸關生死的兩岸關係、外交路線,也由於中美貿易戰、香港反送中的事件而得不到完整討論,至今仍處於模糊、混亂的局面。
國民黨不可能僅靠著民進黨的執政失利,或是「私菸案」就重返執政,而是必須對內政、外交的重大議題,結合黨、黨團、智庫之力共同思考、辯論。
2020年的台灣,處於複雜的東亞國系關係變局之中,國家經濟也正處於轉型的關鍵時期,倘若國民黨不能擘劃出值得信服的政策藍圖,則無論想出多麼有趣好玩的口號,或是找到再優秀的副手人選,國民黨都不可能通過台灣選民的檢驗。
*作者為台大政治系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