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陸軍現役主戰車真的老了!

2016-08-22 06:20

? 人氣

第三是發動機,不論CM11或M60A3用的發動機,皆750匹馬力,但新一代主戰車發動機至少是1200匹馬力以上(中國99改式及日本10式戰車都是1200匹馬力,除中國96式戰車發動機僅800匹馬力),美軍M1主戰車更是1,500匹馬力以上。差別在哪呢?戰車的速度、爬坡性皆和發動機有關,而現代戰車套件很多,為增強其防護力,可為戰車加掛反應裝甲,或加裝複合式裝甲(兵整中心有開發),問題是,不是裝了就好,因為加裝這些裝備後,戰車整體重量會大幅增加,但裝了後戰車被要求要能一樣的快速機動,但發動機不夠力情況下,就無法為戰車加裝這些額外的套件,也就是說戰車整體戰力無法額外的有效增強。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除以上三點外,臺灣戰車多使用年限已久,而各戰車零組件的取得也越來越困難,當然後勤成本也會越來越高,也會影響到戰車堪用率,直接影響地面部隊戰力,這是一連串問題的延伸。當然,一輛好的戰車要考慮的不僅僅是以上三點,諸如夜視系統代際的差距、光學測距儀、彈道計算儀、主動防護系統等裝備或多或少也都會影響到戰車整體戰力。

日本10式戰車。(新華網)
造價昂貴的日本10式戰車。(新華網)

上面說明我國陸軍戰車概況,那下一代戰車到底要外購,還是自製呢?以臺灣戰車所需數量及有限國防預算而言,最好「外購」就好,若要靠自己研發,戰車高額的研發成本(至少在120mm滑膛炮方面,台灣目前就無相關技術,且不論日本、美國、南韓的120mm滑膛炮技術皆德國萊因金屬公司授權生產的,但德國長期遵行不賣臺灣軍火及相關技術的政策),絕對會影響國防部的「海空為主」的中心戰略;而外購來源,從日本安保法通過後,有很多人就建議臺灣買日本10式戰車,日本10式戰車性能優異,重量很輕(僅44噸,義大利公羊主戰車約49噸,而美軍M1戰車63噸),很適合臺灣地形,問題是每輛造價940萬美元,這價位排名全球第2(第1高的是法國雷克勒戰車,每輛1,000萬美元,日本10式也比美軍M1A2的860萬美元及義大利公羊式700萬美元還貴),有必要花這麼多錢在戰車上嗎?很值得深思,畢竟戰車不是買就好,還要養它,而這樣的價格,代表後勤成本也很高,是否會排擠到海空軍的年度預算呢?不論戰車是要外購,甚或從國軍現役CM11或M60A3下去升級,對預算有限的國防部,都需再三考量,但仍要儘可能的推動,因為國軍戰車戰力對周邊國家而言,真的有些落後了。

陸軍最想買的美軍M1A2戰車。(新浪軍事)
陸軍最想買的美軍M1A2戰車。(來源:shephardmedia.com
台有意採購的法國雷克勒戰車。(來源:www.mdc.idv.tw)
曾傳過台灣有意採購的法國雷克勒戰車。(來源:mdc.idv.tw

孫子兵法九變篇中有言:「無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不論敵軍是否來打,國軍都應該做好各種假定情況的準備及規劃,那就衍生出一問題,台灣需要履帶型戰車嗎?仍需要,或許有人說輪式車較適合台灣,畢竟台灣多水田、多河流、多橋樑。但戰爭形態很多,如1968年華沙成員國入侵捷克,蘇聯用民航機及民用貨機載傘兵及傘兵戰車突擊布拉格機場,然後迅速用傘兵及特種部隊佔領布拉格,捷克軍隊一時群龍無首,面對華沙成員國強勢兵力,遂全體投降。

甚或幾年前甚囂塵上的「斬首戰」,臺海非常有可能發生的「兩棲登陸」,國軍都需要主戰車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畢竟部署幾輛主戰車於本島或外島的機場、港口、交通要道等地,為守軍提供活動碉堡功能,平時加以有效的掩護及偽裝,戰時對敵軍的空降、機降、登陸地點加以阻絕,或許敵軍可能有空降或兩棲戰車,但這類裝備往往重量受限,連帶裝甲及火力都被限制,對主戰車而言,很難構成威脅。

最後、別說解放軍主戰車不可能來臺灣,畢竟它們已採購並正進行仿製俄國野牛式氣墊船計畫,而這款兩棲載具是絕對有能力搭載解放軍99改式主戰車快速直接橫越臺海的。陸軍長期以來,著眼於主戰車性能不足,買了大批的反裝甲飛彈補足其戰力空缺,然我國主戰車性能老化卻是事實,對下一代主戰車,應升級或買新的,國防部應就現有國防資源為陸軍下代主戰車做出最好的決策。

*作者任職於中央機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