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寶成(9904)近年就時常發生員工罷工抗議的事件。而更多機器設備則代表更高的資本支出,公司若要提高營收,勢必需要更多資本支出,能帶回的自由現金流就會減少,且機器設備可能過時而造成一次性的減損,例如TPK-KY(3673)就在2015年第三季打消190億的資產減損。
二、愈多的勞力和機器設備,意味著需要愈多管理,管理費用就會比較高。為了儘可能避免閒置產能,公司可能需要更多業務,行銷費用可能增加。有時候公司甚至會降價以求填滿產能,造成毛利率進一步降低。營收增加還會增加其他如運費、水電費、廢棄物處理費等費用,而增加的營收所創造的獲利這麼低,卻要增加許多相關費用,實在不太划算。
然而最嚴重的是,營收成長太快,可能使公司陷入產能陷阱,接單接愈多,現金流出愈快,嚴重時甚至會危及公司存亡。例如前兩年破產重整的勝華(2384),營收從2009年的273億大幅成長至2012年的1,000億以上,看似風光,其實公司卻是持續虧損。2009年273億的營收,稅後淨損26億,公司可能認為為了儘快獲利,必須讓營收快速成長,結果2012年破千億的營收卻還是換來淨損29億。更嚴重的是,隨著營收大幅成長,現金流出速度驚人,2011和2012年連兩年自由現金流出超過百億,加速造成勝華破產重整。
三、低毛利率的公司面對景氣低迷的抵抗力較差。假設隔年景氣下滑,A、B兩家公司營收都下滑10%,由於A公司包含折舊和薪資等固定成本較高,所以即使營收下降10%,成本可能只會小幅下降,假設5%。那麼A公司該年營收將變成360萬,成本則是342萬,毛利剩下18萬,毛利率只有5%。而B公司固定成本遠低於A公司,大部分都是變動成本,會隨著營收變動,毛利率不會下滑太多。即使假設B公司成本也一樣只下降5%,那毛利也還有33萬,毛利率36.7%,比A公司好多了。
四、低毛利率公司議價能力低,可取代性高。低毛利率代表替客戶創造的價值較低,可取代性較高,競爭激烈。廠商用來抓住客戶的武器不多,通常就是拚價格,所以議價能力也比較低。於是營收愈是成長,毛利率愈低,陷入毛三到四的窘境。例如2011年以來仁寶(2324)營收從6900億成長到8900億,毛利率卻從4.85%一路下滑至3.6%,結果獲利不增反減,是一個標準的茅山道士。
而且即便毛利率已經壓到不能再低的地步,客戶還是可能隨時走人,因為可取代性高,所以低毛利率的公司比較可能遇到客戶轉單的風險。反之,高毛利率企業提供客戶的價值比較高,可取代性較低,客戶甚至可能對這家公司非常依賴,結果就是高毛利率公司可能擁有更高的議價能力,不但沒有前述營收成長毛利率卻下滑的情況,反而可能毛利率隨著營收成長而提升,這是因為客戶找不到替代的廠商,只好接受供應商漲價的要求。
大立光(3008)2011~2017年營收從160億一路成長至560億,毛利率也跟著從43%一路提升至69%,擁有這樣強大的定價能力,難怪股價可以漲到4500元以上的天價。
結論,當然不是所有低毛利公司都不值得投資,但除非有其他很好的理由,否則我認為投資還是儘量避開低毛利的公司比較好。
作者/巫明帆
文章摘自《當物理博士遇上巴菲特的價值投資哲學:不看盤,不看線,不追籌碼的極簡股票投資》
◎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