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往知來:由滬港通經驗來看南、北資金流向與對人民幣影響
滬港通自2014/11/17啟動,上海證交所和香港聯交所建立技術連接,讓中國和香港投資者可以通過當地證券公司或經紀商買賣規定範圍內的對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原先滬股通和港股通的總交易額度分別為3,000億人民幣和2,500億人民幣,如前所述,今年8月已隨深港通的宣布而取消總額度上限,截至9/9已分別使用1676億元和2577億人民幣。觀察滬港通南、北向總投資額度的使用情況(圖1),中國2015/6爆發股災之前,以北上資金流向居多,
直至股災發生後,滬股通使用額度向下急跌,港股通的累計使用額度雖有減少、但降幅相對滬股通低。自今年以來港股通累計使用額度出現顯著提升,反觀北向資金的增幅相對遲滯,透露國際資金目前對於再進入A股投資的興趣不高,此或反映去年股災期間,許多A股上市公司濫用停牌機制,嚴重影響股市流通性,加上中國企業治理與財報透明度向來為人所詬病,讓外資對於重新北向的信心難以全然恢復。考慮到綜上多項因素在短期內難以扭轉,一般認為深港通啟動後、仍將延續南向資金多於北向資金的趨勢,而香港中小型成長股或受惠於中國投資者的投資偏好而表現相對出色,北向資金的投資重點或集中在網路科技、軟體、醫療保健與電子設備等新興產業。
透過前述分析不難看出今年以來滬港通在南下資金規模較佔優勢,加上深港通即將上路,一般又預期南向資金將多於北向,引發市場對於深港通是否將加速資金外流、加大人民幣貶值的討論。然而,若將港股通每日使用額度其與人民幣走勢進行對照(圖2),我們發現即便在2015上半年港股通使用狀況較踴躍的時候,人民幣表現相對穩健、多於6.2關卡附近波動,而今年7月以來,南向資金再展熱情,人民幣依然未貶破6.7整數價位,透露人民幣總體趨勢大抵依舊受到PBoC主導,以此推測,即便深港通在今年稍晚正式啟動後,中國境內資金透過港股通流往香港,但對於人民幣走勢的影響估應仍相對受控。
滬港通已大幅增加中國參與港股交易比重,深港通預計再添助力
一般認為,促使中國資金南下港股的因素主要是因為中國投資者希望進行全球資產配置,同時,對沖人民幣貶值需求與追求高收益資產等亦為資金南下的動機。就全球資產配置而言,據統計顯示,2015年末美國、歐元區、日本海外證券投資存量占GDP比重分別達53%、65%、85%,相對於此,中國海外證券投資存量占GDP比例相當低、僅2.39%,隨著中國民眾財富累積、經濟結構與投資型態轉型,中長期而言,中國資金進行全球化配置已是大勢所趨,香港無疑將扮演居中重要的橋樑與中介角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