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甘迺迪最後在大選中的得票率是49.7%,只比尼克森多出了0.1%,約10萬票的差距,是美國總統選舉史上最接近的比數,尼克森也是第一位贏得過半州分,卻因為選舉人票數較少而輸掉選舉的候選人。兩人的得票數在很多州都十分接近,許多學者曾提出,只要尼克森要求驗票,結果很有可能逆轉,可惜他並沒有選擇這樣做。
CNN指出,強調甘迺迪「只靠臉蛋」其實太過武斷,辯論過程中兩人都表現不俗,主題全都環繞在美蘇冷戰、全球經濟、黑人民權運動等非常「硬」的議題上,而且兩方的立場都相當鮮明,鮮有模糊地帶,可惜尼克森因為執政多年,有較多值得攻擊的點,只擔任過參議員的甘迺迪就沒有政治包袱需要顧慮,反而更有優勢。
一場辯論改變政治生態
甘迺迪的魅力究竟有多高,這點也許不會有定論,但無論如何,電視帶來的全新影音體驗,確實在政治界投下一顆震撼彈,「我認為,說電視和政治都從此改變了,一點都不為過。」美國廣電通訊博物館(the Museum of Broadcast Communications)主席杜蒙特(Bruce DuMont)表示,「這場辯論之後,政治宣傳中再也不在只是講究『你說了什麼』,『你說話的時候是什麼樣子』也變得至關重要。」。
不過,尼克森在1968年第二次競選總統時也記取教訓,延攬了電視製作人艾爾斯(Roger Ailes)加入團隊,後來成為福斯新聞(Fox News)執行長的艾爾斯擅長塑造電視形象,教導政治人物如何抓住人民的心,是美國史上最出色的政治公關之一。尼克森也於1969年成功當選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