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妮亞.史畢格(Renia Spiegel)被納粹軍人開槍打死時是1942年,那年她18歲,已經偷偷寫了3年的日記。
在波蘭東南部一個叫普瑟密士(Przemyśl)的地方,追捕猶太人的納粹軍人在一幢農舍的閣樓上發現了躲在那裡的瑞妮亞。那時納粹已經佔領波蘭,猶太家庭都被趕到「猶太區」居住。瑞妮亞是從一個這種監禁居住點逃出來的。
她的日記本裡記下了納粹入侵時的種種情景,描述了自己和親友們恐懼、絶望、悲哀的情感。
還有,瑞妮亞當時情竇初開,愛上了一個小伙子。少女的熱戀和納粹佔領下的驚惶恐懼在日記本發黃的頁面交替出現。
《瑞妮亞的日記:納粹大屠殺陰影下的少女人生》(Renia's Diary: A Young Girl's Life in the Shadow of the Holocaust),多年來一直靜靜躺在銀行地下保險櫃裡。她的親屬最近才把日記的英譯本公之於眾。
波蘭的安妮.法蘭克
人們把瑞妮亞稱作波蘭的安妮.法蘭克,把她的日記跟《安妮的日記》(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相提並論。安妮.法蘭克(Anne Frank)是二戰期間納粹大屠殺的受害者,1945年死於猶太人集中營,享年15歲。
她出生在德國法蘭克福一個猶太人家庭,幼年時父母舉家遷居荷蘭躲避德國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納粹佔領荷蘭之後,安妮全家躲入父親就職的公司大樓裡的密室,後來有人告發,被納粹逮捕並關進集中營。
安妮13歲生日時收到的禮物中有一本日記。她的日記從一個猶太少女的視角記錄了納粹統治時期的人和事,還有少女安妮的心路歷程和情感起伏。
安妮開始寫她那本流傳後世的著名日記的那年,波蘭少女瑞妮亞在藏身的閣樓上被前去搜捕的納粹軍人開槍打死。安妮的日記從13歲到15歲寫了2年,瑞妮亞的日記從15歲到18歲寫了3年。
安妮的日記是她父親奧托.法蘭克的秘書偷偷收藏保存,戰後交還給奧托,1947年德語版《安妮的日記》出版,1952年英譯版問世。
之後的歲月裡,安妮的日記全世界家喻戶曉,被賦予了超越時空的精神意義,進了各國的學校教材;她的名字出現在1999年《時代》雜誌「全世界最具影響力100人」名單上。
生性安靜,非常愛思考,非常聰穎,又非常善良
《瑞妮亞的日記》英文版2019年9月19日在英國出版。
瑞妮亞的妹妹伊麗莎白和母親是納粹迫害的倖存者。伊麗莎白後來改名阿麗亞娜。她對BBC記者麗貝卡.瓊斯說,姊姊就像她的「代理母親」。
阿麗亞娜記得,姊姊生性安靜,非常愛思考,非常聰穎,又非常善良,考慮周全,在學校負責一個文學計畫。瑞妮亞喜歡詩歌,憧憬成為詩人。
普瑟密士位於波蘭東南部,離烏克蘭不遠。
1939年,瑞妮亞開始寫日記。她落筆之處,讀者可以聽到德軍空襲的轟炸聲,淒慘悲切的啼哭嚎叫聲,波蘭猶太人貧民窟令人窒息的氛圍和不時有猶太人家庭人間蒸發的詭異,還有東躲西藏的驚恐和緊張。
顯然,納粹的恐怖凶險也沒擋住情竇初開的瑞妮亞和自己心愛的少年墜入愛河。男孩名叫齊格蒙特.施瓦爾澤(Zygmunt Schwarzer)。
她的筆下流出少男少女的初戀情歌。她和他初次接吻。幾個小時後,德軍佔領了她的家鄉。瑞妮亞全家和當地其他猶太家庭一樣,被德國人趕出自家居所,集中住到猶太區。
她有一天偷偷逃了出去,躲在一幢房子的閣樓上,被德國人發現,當場射殺。那是1942年,她18歲。
瑞妮亞日記摘錄
1942年6月7日
我環顧四周,到處是血淋淋的殺戮。恐怖的屠殺。兇殺、謀殺。萬能的上帝,我無數次卑微地伏在您腳下祈求,幫幫我們,救救我們!主啊,求求您,讓我們活著吧。我要活著!我才剛踏入生活。我不想死。我怕死。一切都如此愚蠢、如此瑣細、無足輕重、如此渺小。今天我擔心自己長得醜,明天我或許就永遠停止思考了。
瑞妮亞被打死之後,齊格蒙特在她的日記本上寫下了令人心碎的一頁,最後一頁。他自己也進了奧斯維辛集中營,但活到了德國投降,戰爭結束後加入美軍成了一名軍醫。
1950年,齊格蒙特在紐約找到了瑞妮亞的妹妹伊麗莎白和母親羅莎,把這本日記交給了她們。震驚、悲痛之下,伊麗莎白拿著姊姊生前的日記淚如雨下,實在無法面對,就把它鎖進了銀行的保險櫃。
這個美麗靈魂的深刻、寬闊和成熟
她的女兒亞歷珊卓.貝拉克(Alexandra Bellak)對從未謀面的姨媽十分好奇。這本日記的出現「太讓人震驚了」,亞歷珊卓說,她母親一直無法從姊姊被納粹殺害的悲痛中解脫出來。
2012年,亞歷珊卓請人把瑞妮亞的日記翻譯成英文。那時瑞妮亞和伊麗莎白的母親已經去世。
她坦言:「讀了這本日記之後,我才覺得對這個美麗靈魂的深刻、寬闊和成熟有了一定理解。」她覺得瑞妮亞的故事應該與世界分享。
於是,就有了英語版《瑞妮亞的日記:納粹大屠殺陰影下的少女人生》(Renia's Diary: A Young Girl's Life in the Shadow of the Holocau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