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由香港政府推動《逃犯條例》修訂引發的香港示威浪潮從夏天持續到秋天。儘管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已經正式宣佈撤回條例修訂,滿足示威者的一個訴求。但「五大訴求,缺一不可」呼聲仍不絶於耳。
無條件釋放被捕示威者、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警民衝突、取消對抗議者「暴動」的定性、盡快實現立法會與行政長官選舉的「雙普選」,餘下的這4個訴求中,「雙普選」無疑是分量最重的一個。
不論香港主權移交前後,普選問題一直是討論香港民主時繞不開的議題。同時這個問題也成為不斷撕裂的中港關係的縮影。因「反送中」引發的示威抗議再一次令「雙普選」問題成為焦點。
「 真普選 」與 「一國兩制」矛盾嗎?
香港政府多次表示,「一人一票」普選行政長官與立法會全部議員是《基本法》確立的最終目標。但其中有諸多限定條件。
《基本法》雖然列明「雙普選」的最終目標,但沒有闡明「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的含義,給之後的一系列爭議埋下伏筆。
主權移交22年來,現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由來自不同界別的1200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選舉產生,立法會議員選舉半數席位為一般選民選舉直接選舉產生,另外一半席位稱作「功能組別」,「功能組別」的選民需為商界、金融界等各行業代表,許多組別常年被親北京的建制派控制。不論是選出行政長官的選舉委員會,還是「功能界別」立法會議員,泛民陣營均認為,這些席位都缺乏全體香港選民的直接參與,不能廣泛代表香港的民意,因而常常招致民主派人士批評,斥之為「假普選」。
引起今夏風波的《逃犯條例》修訂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今年2月香港政府提議修訂《逃犯條例》,即便在6月9日主辦方宣佈有100萬人參與的大型示威發生後反對此舉,香港政府仍堅持推動法案的二讀。
行政長官對北京負責 港人堅持「雙普選」訴求
「現在越來越多人知道,行政長官一個比一個差,原因是行政長官都是北京選定的,他們不對香港人民負責,」美國聖母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許田波說。「香港人想要的特首是一個可以真正把香港人想法告訴北京的人,而不是一直只會把北京的意志灌輸到香港的人。」
1997年英國將香港主權移交中國後,香港的親北京與泛民主兩大陣營在普選問題上一直爭執不休,近年來隔閡越來越大。今年7月1日,當黑衣示威者敲碎立法會的玻璃牆,在平時70名議員開會的會議廳內宣讀「雙普選」等「五大訴求」時,香港的民主力量認為這表達出了他們的心聲,但北京沒有傳遞出任何讓步的信息。
「反對派和一些激進分子提出了五項訴求,他們的終極訴求是實行『雙普選』,」示威進行三個月後,中央政府負責香港事務的最高行政機構港澳辦發言人楊光9月3日在記者會上表示。「無論將來什麼時候啟動政改,香港的普選制度都必須符合《基本法》,符合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有關決定。」
面對立場強硬的北京,示威者也沒有顯示出妥協的姿態。「只有從政治作出改革,才能保障近月由政治衍生出來的種種社會危機不會重蹈覆徹,」9月4日,示威者發言人在香港立法會門前舉行的一場「民間記者會」上如是說道。
「現在『雙普選』背後的民意更強烈了,」許田波向BBC中文表示。「因為他們看到香港所有的混亂都是因為行政長官不對香港人民負責,立法會議員的選出違背香港自治,政府有足夠多的選票推動任何他們想要推動的法案通過。」
北京與香港之間的鴻溝
這背後是各方對普選認識的鴻溝。北京政府與香港泛民主派均認為,自己掌握著詮釋「雙普選」的話語權。
楊光在9月3日的記者會上提到,「香港的普選制度必須始終堅持一個基本的原則,那就是它必須符合香港的政治地位」。他隨後對這個政治地位作出闡釋,即香港是中國領土、香港特別行政區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香港享有高度自治權,直轄於北京中央政府。
「他們(反對派)想要的普選制度,就是要超出《基本法》和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能夠選出一個可以代表他們立場、可以不對中央政府負責的行政長官,從而為他們奪取香港的最高管治權鋪平道路,」他還這樣表示。「有這種想法的人,是打錯了算盤。」
香港特區政府前政務司司長、前立法會議員陳方安生一直是泛民「真普選」的堅定推動者,主權移交前開始便與北京政府打交道的她認為,北京一向清楚《基本法》中對香港人的普選承諾意味著什麼。
「就是真正的一人一票,」她告訴BBC中文。「而不是北京先提前篩選,再由他們告訴香港人,你們可以根據過濾後的名單投票。」
但並非所有香港人都對「一人一票」有共識。建制派政黨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曾兩度參選特首,她表示自己心目中的「雙普選」需要「根據憲法來談」。
「哪怕是在民主國家,一人一票就能解決所有問題嗎?不要做夢了,」她說。
在一些關注中港關係的人士眼中,北京與香港民主派在「雙普選」問題上的意見差異來自雙方對「一國兩制」的不同理解。「中央及建制派對泛民缺乏信任,擔心特區政權落在他們手上「一國兩制」會走樣,香港變成顛覆基地,」中國全國政協香港區委員、香港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說。
而民主派對這個問題有不一樣的理解。「香港現在只有很少人要求獨立,之前更是沒有,」香港民主黨創黨成員、前立法會泛民議員李柱銘告訴BBC中文。「如果中央政府根據《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辦事,給我們普選權,同時中央政府不干預香港內政,我相信現在的香港會是另外一個世界,所有人都會支持中央政府,」他說。
命運多舛的「雙普選」
普選可能出現的最早時間點為2007年,因為於1997年7月1日生效的《基本法》中指出,2007年後特首的產生方法如需修改,需要立法會3分之2通過、特首同意,以及人大常委會批准,而立法會產生方法的修改則簡單一些,立法會3分之2通過、特首同意後,報人大常委會備案。
「如需修改」這四個字給了很多人想像的空間。香港時事評論員梁啟智撰文表示,根據這一規定,特區成立之初香港普遍認為,2007年的行政長官選舉與2008年的立法會選舉是「香港最早可以實現『雙普選』的時機」。
但2004年,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主動釋法,將特首與立法會產生方法的修改程序增加到五步,需先由特首提出報告,經人大常委會確定後,再由特區政府提出相應修改提案。中國人大還稱,2007年特首選舉與2008年立法會選舉不實行普選。
梁啟智認為,這一安排給了中國政府「限制香港民主化時程與空間」的主動權,香港政治改革機制已經與很多人原來的設想相距甚遠。
「07、08」雙普選「期望落空後,建制派政黨民建聯於2005年又提出2012年雙普選計劃,但這一時間表也被北京拒絶。這次北京給出了一個新的時間表: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實行普選,之後的立法會選舉也實行普選。
而在時間表確定之後的2014年8月31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北京舉行會議,審議香港政改報告,公布簡稱「831決定」的決議。其中對負責提名行政長官候選人的提名委員會的組成、限定特首候選人人數等列出明確規定,讓不少香港人認為真正普選已成泡影,觸發了香港更大的政治危機。
「831決定」成為當年9月香港「佔領行動」(也稱「雨傘運動」)的導火線。2015年,在超過1/3立法會議員反對的情況下,「831」決定沒有在香港立法會得到通過。
「『831』決定被我們的立法會議員否決的事實說明,這種提前篩選候選人的行為對香港人來說是不可接受的。」陳方安生稱,「雙普選」的不斷拖延反而激發了香港人對政治的關注與投入。
「過去幾年香港自由不斷被侵犯的事例已經讓香港人意識到,如果沒有政治參與,香港人不可能保衛自己的自由。」
在2015年「831決定」的表決投票中, 葉劉淑儀缺席投票 。她認為,放棄香港「雙普選」機會的恰恰是泛民。「我們把特區政府的這個議案(「831決定」)拿到立法會表決,是泛民的議員不願意支持,所以是他們放棄了雙普選的機會,」她對BBC中文表示。
「兩個主人」的香港
根據《路透》披露的一段據稱為林鄭閉門會議的錄音,林鄭月娥在8月底對一些商界人士表示,現在香港問題已經上升成為國家主權與安全問題,而她作為一個必須服務「中央人民政府與香港人民這兩個主人」的特首,政治操作空間極其有限。
林鄭月娥對私人聚會錄音被公開表示失望,香港政府則否認林鄭月娥及政府在此次錄音外洩事件中「發揮過任何作用」。
中國政府港澳辦發言人近期就「雙普選」的講話可以看出,3個月的示威浪潮之後,北京對香港政治改革的空間沒有絲毫讓步,最近習近平在講話中把香港問題列為共產黨「鬥爭」的工作之一,再次彰顯中央政府對香港問題的強硬立場。
「這次政治風波後中央震驚於不少香港人、特別是年輕人對中央的深深的敵意,因此更不放心開放政治制度,」劉兆佳說。
上世紀80年代,中國領導人鄧小平曾指出,香港回歸後中國處理香港事物時應遵循「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他還說過,「香港人是能治理好香港的,要有這個自信心。」
這種承諾曾經給民主派帶來希望。「1997年我在海外頻繁推廣《聯合聲明》和《基本法》的時候,我當時真心相信,北京會遵守對香港人作出的承諾,」陳方安生說。
許多政治觀察人士同樣對未來香港的民主前景不樂觀。
「此次政治風波令中央對反對勢力不再有幻想,並視之為敵對勢力。在不少香港人尤其是年輕人敵視新中國和中共,甚至提出各種分離主義主張時,中央對開放政制的態度會更趨保守,」劉兆佳書面回應BBC中文問題時表示,預計未來北京與泛民及其支持者之間難以相互信任。
許田波稱,同時中央政府近年在民主與人權事務的紀錄,也讓人對香港的未來感到擔憂。 「從胡錦濤與溫家寶時期到習近平上台前,北京方面的鎮壓已經越來越嚴重,習近平上台後北京對整個中國社會的控制更是加緊。」
「這不僅僅是對香港,你可以看看中國大陸的維權律師,拆除西藏寺廟,還有新疆再教育營,這是習近平領導下中共傾盡全力統治社會,香港只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理想的其中一角,」陳方安生說。
但她依然對「雙普選」抱有信心。
「目前為止北京指定了4名行政長官,每一個人都名聲掃地」,她指出。「那為什麼不試著相信香港人一次呢?」
「北京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香港人的情緒,」她說。「最好的方法就是與可以告訴你真相的人交流,而不是去找只會說你想聽的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