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川普(Donald Trump)大帝選在愚人節隔天宣布對等關稅政策時,台灣執政高層有的忙著蹭音樂祭,有的忙著吃潤餅,有的則一夕神隱。在一片愁雲慘霧中,有兩個地方的回應讓人眼睛為之一亮。一個是新加坡,其總理黃循財示範了何為成熟的小國領導人;另一個則是中國大陸,「奉陪到底」4個字讓許多人內心破防。
魔幻現實主義上演,台灣輿論開始「挺中國」?
「我是台灣人,此刻我站中國!」「我愛台灣,但這一局,我覺得中國的回應很帥,有底氣,絕不屈服。」「沒想到中國竟然是這波關稅腰挺最直的,現實實在是太魔幻了!」「只有中國敢講敢做,第一次覺得中國很有種。」「我們的政府屁都不敢放,還不如把台灣給中國。」「其實大家都知道中國的回應是很正確的,只是台灣人不願意承認罷了。」「仇中仇到沒是非,自己跪著還笑人家站著的。」
以上是這幾天PTT、Threads,以及包含親綠媒體在內的新聞報導,許多台灣網友留言的摘錄。大概不少人會認為這又是對岸「滲透」、「輿論戰」,或者認為只是一時的義憤填膺情緒。但先別急著貼標籤,台灣已然固化的認同趨勢,並不會突然翻轉,但類似想法的留言也確實蔚為一股現象,成為這場關稅大戰一個不得不令人注意到的另類註腳。
平心而論,這類留言的出現,絕對不是意外,而是慢慢起風的一個過程。川普對台積電與台灣半導體產業的貪得無厭,早已令長年主宰台灣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唯美主義」,窗紙被捅破了一個小洞。就算府院黨與側翼全面出動,要大家「相信台積電、相信魏哲家」,但仍然無法補起這個小洞,因為眾人不相信的是美國及其扈從。更別說在此之前,台灣跟美國買再多的過時武器,吃再多的萊豬萊牛,完全改變不了美國對台口惠實不至的現實。再麻木不仁的社會,總還是有幾條神經能感覺到不對勁,從而迫使賴清德總統還沒上任就先下令:「不能懷疑美國」。張鈞凱專欄:誰才是真正的「境外敵對勢力」?更多文章

連美媒都開始「疑美」,2025年中國救了全球化?
不過,今天「疑美」的豈只有被綠營扣帽子的「中共同路人」。黃循財強調「以規則為基礎的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時代已經結束」,始作俑者不是別人,正是美國。連《華爾街日報》也坦言,在川普的領導下,美國用咄咄逼人且反覆無常的外交政策,大舉疏遠了「老朋友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正以一個「全球穩定支柱」的形象出現。
相較於把其他國家的溝通都視為「拍馬屁」(kissing my ass),又把中國稱為「鄉巴佬」或「賤民」(Chinese peasants)的華府領袖,北京展現出來截然不同的另一番風範。先不談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對美國的脣槍舌戰,4月8日以來,大陸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可說被台灣輿論忽略的一個大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