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社會多年壓力之下,美國政府將在美國東部時間10月1日把網際網路域名(domain name)和IP位址(IP address)管理權正式移交給一家非營利性機構,代表網際網路邁出走向全球共治的重要一步,確保網際網路的「電話簿」管理權不會由單一國家壟斷。
按計畫,美國商務部下屬機構國家電信資訊局(NTIA)將把網際網路域名管理權完全交給位於加州的「網際網路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ICANN),兩者之間的授權管理合約在10月1日自然失效,不再續簽。
ICANN已設立一家叫「公共技術標識符」(Public Technical Identifiers,PTI)的非營利性公益組織,作為該機構的附屬機構,接管「網際網路數字分配機構」的職能。
ICANN在推特上表示:「這一管理權移交將幫助保證網際網路長期保持開放、可交互與穩定。」美國多個州的政府原本希望延後移交時間,但遭法院駁回。
ICANN是一家成立於1998年的非營利性國際組織,總部位於加州洛杉磯。根據它與NTIA的合約,它承擔全球網際網路域名系統管理、IP位址分配、協議參數配置以及根服務器系統管理等職能,而NTIA對這個機構如何運行具有最終決定權。
長期以來,NTIA承諾將把「網際網路數字分配機構」的職能交給私有部門,但始終沒有明顯進展。直到2013年「史諾登事件」揭露美國大規模監控網際網路後,美國政府為平息國際社會的憤怒才決定加速移交進程。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為移交設定了前提條件,那就是不交給聯合國、國際電信聯盟或其他政府間機構,而是交給「全球網際網路多利益攸關社群」(international multi-stakeholders in the Internet community)。今年8月,NTIA正式同意ICANN提交的移交方案。
所謂「多利益攸關模式」是指包括學界、民間組織、行業組織乃至政府等在內的多元參與。為了避免移交後被其他政府或某個第三方控制或者「惡意接管」,在移交條件中,政府及政府間組織被限定為政策制定顧問的角色。超過160個國家的政府整體作為一個諮詢委員會進行參與,必須在委員會內部達成共識之後方能發布政策建議。
關於美國政府是否應當放棄對網際網路域名系統的控制,美國國內一直都有爭議。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Donald Trump)和德州聯邦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都明確表示反對放棄,並敦促國會採取行動,但他們的努力以失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