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觀點:心存敵意,如何建立互信?

2019-10-20 06:30

? 人氣

蔡英文也談政治基礎,但未提「九二共識」,可是她所稱的關鍵元素,其中有三項和「九二共識」的內涵有關,而「九二共識」的重要性,正是在於它的內涵,而非名詞本身。蔡英文在就職演說中,已針對九二共識的內涵做了表述,對岸對此應是「心知肚明」,雖然沒有公開表示接受之意。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臺灣,政黨輪替是常態,政黨輪替不是形成兩岸地動山搖的因;上台後的政策取向,才是造成地動山搖的果。民進黨的臺獨黨綱,曾在2000年臺灣首度政黨輪替後,讓外界對陳水扁的執政產生疑慮;但扁政府時期的大陸政策,並沒有因此交出白卷。在小三通、包機直航、媒體駐點等議題方面,扁所採取的系列措施,對兩岸關係的開展,都起了積極性的作用。

如果「九二共識」如習近平所說,是影響兩岸地動山搖的政治基礎,則這個基礎本身也出現了變化。「九二共識」的功能已不再只是當年會談時,用來處理事務性的問題;它已進入兩岸關係的「深水區」,成為習在「19大」報告所說,「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以及在「告臺灣同胞書」四十週年講話所提,「共謀統一的『九二共識』」。體現一中,對岸就必須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現實;共謀統一,就必須期待臺灣提出自己的統一方案,不能強迫臺灣接受大陸所堅持的一國兩制。

如何因應中共定義下的「一中」和對岸提出的一國兩制統一方案,以備可能突如其來的兩岸協商,這不只是蔡英文連任後必須處理的問題,也是若韓國瑜一旦勝選後無法逃避的問題。

兩岸執政當局,尤其是臺灣,在面對上述問題時,還必須考量美國的反應。中共《環球時報》社評指出,蔡英文去年雙十講話,對美國和西方國家「大獻殷勤」,今年卻幾乎沒提,認為這是「一個有意思的變化」。我認為,「有意思」的是,連被歸類為「鷹派」的對岸官媒,都認知到政治人物不是鐵板一塊,沒有人會拿國家的生存和民眾的福祉開玩笑。

互信是藍綠和解的基礎,也是兩岸和解的基礎,彼此心存敵意,哪有建立互信的可能。我認為處在現今世界的大變局中,兩岸都應從民族利益的高度思考問題。臺灣不應為政黨之利,讓兩岸地動山搖;兩岸不應為制度之爭,讓中華民族地動山搖。

*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遠景基金會首席顧問。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