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雖設立了「太平洋對話」機制,未來可能被外界視為與中國主導的「中國-太平洋島國經濟發展合作論壇」互相競爭,島國被分化成兩個陣營。但美國自身原本就存在由國務卿與十四個島國領袖對話的機制;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也將在二○年前往法屬波里尼西亞大溪地,與太平洋島國領袖會面;日本也將在二一年五月舉行第九屆「日本與太平洋島國論壇峰會」。這些主要援助國倘能邀請台灣派遣代表列席與會,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同時具有西方力挺島國與民主台灣交好的象徵意義。
此外,首屆台美「太平洋對話」雖在台北舉行,但之後年會應在美國夏威夷州、太平洋上美國屬地(包括美屬關島、美屬北馬里亞納群島、美屬薩摩亞等)或在太平洋島國舉行,同時透過台美聯名邀請所有太平洋島國參加,並邀請紐、澳、日、英、法等主要駐在當地的外交人員參與。
強化相關國家的太平洋協作關係
如此可針對當年地主島國及區域事務進行援助模式的交換與補充,避免太平洋十四個國家被分化,達到台美協作效果。
最後,台美「太平洋對話」應有年度中英文版的出版品,除對內說明外交成就外,更有對國際社會說明台灣與太平洋島國存續邦交關係的正面意義。
在索、吉兩國與台斷交後,倘能強化台美、台日、台紐澳在太平洋上的協作關係,深化目前存續的邦交關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焉知非福。(本文作者為台灣國際法學會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