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出手嚴格控管高利儲蓄保單,加上目前規劃將預告的各項新政策,業者估保費恐漲30%;對於想搶買舊保單的民眾,專家建議,應從內部報酬率(IRR)、匯率風險及自身需求作考量。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嚴格控管高利率的儲蓄型保單,除了一開始的宣告利率平穩機制外,2020年無論新台幣、外幣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也確定調降,屆時若加上拉高死亡保障門檻等政策,業者預估儲蓄保單可能會漲10%至30%,引起民眾搶購和詢問舊保單。
購買儲蓄險前須知 保障層面較少
對於該如何挑選儲蓄險,保經業者表示,台灣大多數民眾利用儲蓄險強迫自己存錢,以規劃未來目標的資金而達成目的,然而儲蓄險是由「壽險」或「年金險」開發而來,功能偏向儲蓄理財,保障層面較少,因此,購買前仍要注意3大重點。
三大面向 秒懂到底該不該買儲蓄險
首先,不只看保單的宣告利率和預定利率,還要了解真正的內部報酬率(IRR),錠嵂保經指出,宣告利率與預定利率都不是保戶最後得到的真實報酬,比較能作為客觀指標的是IRR,因IRR會依照保費、年期、領回時間的設定而變化,因此,數字越高越好。
再者,其實儲蓄險有台幣型或外幣型,常見外幣如美元、澳幣、日幣、人民幣等。錠嵂保經指出,外幣型保單因為保費和保險金都是使用外幣,與台幣型相比,保戶必須承擔「匯率變動」的風險。因此,錠嵂保經建議有出國計畫、移民計畫,或是想讓子女到國外留學,會用到特定外幣的民眾,比較適合購買。
最後,磊山保經提醒,儲蓄險若在繳費期間內提前解約,除了利息損失外,本金也會有減損,舉例來說,萬一中途繳不起,大多的儲蓄保單前2年不能辦理減額繳清,也就是無法暫停繳費,且至少要繳超過4年才划算。(延伸閱讀:誰說儲蓄險保本又穩賺?她想靠保單圓買房夢,結果卻是慘賠二十年?【下班經濟學】)
因此,民眾購買儲蓄保單前一定要再三檢視,不要買超出自己能力範圍或時間過長的商品,也要記得儲蓄險解約,需要一些作業時間才能變現,資產可能會有打折的狀況。
◎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