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伊朗政府一直希望可以重新談成核協議,此次加速生產濃縮鈾與其說為了生產核武,不如說是為了對歐洲國家施壓,換取再次協議的機會。沙列西說:「如果他們重新遵守承諾,我們也會遵守先前的承諾。」
但IAEA還未對伊朗的行為作出回應。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則致電伊朗,希望他們繼續遵守協議。聯合國發言人哈克(Farhan Haq)說:「(核協議)是非常大的外交成就,任何一方退出都會讓秘書長很遺憾。」歐盟對外事務發言人柯契姜琪克(Maja Kocijancic)也鼓勵伊朗,「限制所有會傷害到協議的發展行動」。
人質危機40周年 美伊仍交惡
對伊朗與美國而言,11月4日也是格外敏感的「紀念日」。1979年的這一天,擁護伊斯蘭革命的武裝分子闖進駐伊美國大使館,挾持美方外交官與民眾50多人,並要求美國把前國王巴列維(Mohammad Reza Shah Pahlavi)送回伊朗受審。這場人質危機共維持444天,40年來仍是美國難以忘懷的驚恐記憶。
白宮4日也聲明,除非伊朗放棄當個「資助恐怖主義的大國」並「把人民放在第一位」,美國將持續用經濟制裁削弱伊朗力量。白宮表揚40年前人質危機的受害者,批評伊朗「利用人民當成爪牙、掩飾失敗外交關係」。美國財政部已祭出新一輪制裁,封鎖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的辦公室、軍隊高層和外交官等9人的資金網絡。其中兩人據信曾參與1983年貝魯特軍營炸彈攻擊案(1983 Beirut barracks bombings)以及1994年阿根廷猶太文化中心爆炸案(AMIA bombing),分別造成241人與85人死亡,承認犯案者都是伊朗長期資助的黎巴嫩真主黨(Hezbollah)。
伊朗昨天也在美國大使館舊址舉行紀念儀式,表揚40年前人質危機的占領者。數百位民眾在使館外倒掛並焚燒美國國旗,高舉「美國去死」等標語。伊朗參謀總長穆薩維將軍(Abdolrahim Mousavi)致詞說: 「感謝真主,伊斯蘭革命的種籽已經長成結實纍纍的大樹,庇蔭整個中東地區。」
區域動亂增 伊朗勢力衰退?
過去兩年來,波斯灣的緊張情勢不斷升高,包括7月陸續發生伊朗查扣英國郵輪、美國轟下伊朗無人機等事件;9月中沙烏地阿拉伯的油田又遭到疑似伊朗製飛彈攻擊,美沙兩國都怪罪伊朗為元凶,美國也增派軍隊駐守沙烏地,警告伊朗不要輕舉妄動。
不過,沙烏地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都透過非官方管道與伊朗聯繫,嘗試緩和一觸即發的緊繃情勢。伊朗總統魯哈尼(Hassan Rouhani)4日也致信給沙國國王薩勒曼(King Salman)與巴林國王哈麥德(Hamad bin Isa Al Khalifa),信中呼籲區域和平,表示「別讓美國離間了鄰居的感情。」
此外,伊朗一直以來資助的各國什葉派穆斯林組織,近來似乎都遇上發展瓶頸。葉門內戰距離結束之日遙遙無期,黎巴嫩、伊拉克也相繼爆發大規模民主抗爭,都讓伊朗在中東的勢力更加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