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18日發表研究成果,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開發出堪稱是全球第1個血管疾病標靶藥物系統,若能用在人身上,將會為下肢缺血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及癌症患者帶來福音,研究團隊預計,2到3年內可進行人體試驗。
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謝清河、羅傅倫(Dr. Roffler, Steve R.)研究團隊,利用新型奈米藥物傳輸系統結合組織工程技術,成功開發具導航能力、可重複投遞之新型標靶藥物輸送系統,讓藥物、幹細胞或血管生長因子,得以精準輸送至人體患部。
同時身為台大醫院心血管外科醫師的謝清河表示,人類心血管組織不易再生,即便利用藥物或細胞治療也不能持續將藥物注射至治療部位,於是研究團隊利用「抗體與受體具專一性結合」的概念,將抗聚乙二醇(anti-PEG)抗體,與生物可分解之水凝膠(hydrogel)共同混合後,注射至治療部位建立「標靶」,等於建立起一個磁鐵的靶,接下來注射帶有PEG的藥物,經全身循環後,標靶將如磁鐵般吸附藥物,藥物得以精準達到治療部位。
他也強調,此技術可提升專一性的多重藥物的標靶治療,可降低藥物的使用劑量,並減少對其他健康組織的藥物毒性。此技術歷經4年的研發與實驗,在動物實驗中已成功治療老鼠及蘭嶼豬下肢缺血,期望這項再生醫學研究的科技突破,將可促使相關研究發展加速邁前,也能造福心血管疾病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