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新一任中華民國總統該做的七項青年政策

2019-11-13 06:10

? 人氣

視為婚姻的必經之路,台灣從光復初期一窮二白,乃至經濟騰飛的年代,都不需要政府幫忙養小孩,如今為何需要祭出「國家養」的支票?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是年輕夫妻對未來的經濟社會沒有信心?擔心工作收入無法支應養小孩成本,還是年輕人以自身經驗推估孩子出生後無法活得快樂?

「笨蛋,問題不在誰來養,而是民眾對未來經濟發展的信心不足!」

如果藍營無法跳脫「思維陷阱」,那就永遠躍遷到宏觀層次,真正深刻的理解青年政策,只會陷入無窮無盡亂開支票的泥淖。

事實上,只要經濟好好發展,國人自己會養小孩、自己會送孩子出國、會主動張羅小孩教育費,政府只需站在社福角度針對「特殊境遇者」提供資源,不需齊頭式的耗費財政。

綜上討論,筆者認為,能夠「一招破萬式」的便只有「拼經濟」一途而已。

20191108-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出席「台商挺韓國瑜後援會」。(陳品佑攝)
韓國瑜提出了政府補助鼓勵大學生4年、研究生3年中一定要有1年去國外當交換生的青年政策,並提出「學貸免息」政策,主張學生申請就學貸款不需繳交利息。(資料照,陳品佑攝)

第二部分:中華民國新一任總統該做的七項青年政策

筆者相當厭惡只會拿身分證秀出生年次,或靠著刷年輕臉龐自稱「青年世代」的張狂,以及只批判不提案的書生意氣。

因此,筆者幾番思索,不應憂讒畏譏而不拋磚引玉,冒昧試著提幾項總統該做的青年政策提案,行文之間若顯傲筆,望諸君諒解,並非自恃筆力,實乃筆者是一名深受其弊的魯蛇,而將見解轉作文字而已。

以下開展筆者向中華民國新一任總統的青年政策七項建言:

第一項:新總統要建構年輕世代的魂魄跟精神,以及對應支撐的社會體系。

台灣是一個缺少天然資源的海島,想發展經濟,注定只能「往外走:開拓市場」或是讓外國人「走進來:振興投資與消費」。

海島國家的社會文化應該要是「積極、開放、創新、冒險、自由、平等」,然而許多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卻受到親友跟師長,灌輸了一組完全對立的價值觀,分別是「消極、封閉、拘泥、保守、階級」。

即便是以觀光業為例,現在的政府不去幫業者拉海外觀光訂單,卻補助台灣人在島內觀光、逛夜市的抵用券,一邊讓本土產業只能台灣人去賺台灣人的錢,搶食同一塊小小的市場蛋糕。另一邊又睜眼看著台灣因為工業跟品牌不振,人民拿大把大把的銀子去買iPhone、進口車、國際精品,台灣的經濟實力不衰弱才有鬼。

新總統要怎麼召喚出年輕一代的「海島精神」,為台灣的「往外走:開拓市場」,讓外國人「走進來:振興投資與消費」而努力?這才是政府應該要給年輕人的答案。

第二項:新總統要幫助教師、家長、學生具有全球產業大局觀

許多幫助年輕人做大學志願選填的「學校老師」、「家長」、「補習班老師」往往是一群「產業門外漢」,他們真的有能力陪孩子討論未來生涯嗎?

舉個例子來講,筆者先前聽過電競業者分享,才了解年輕人投入電競並非只能打電動浪費時間,更有可能是資訊產業升級的大機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