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電產業在地化 帶動高雄經濟新機會

2019-11-20 12:32

? 人氣

興達海基公司廠房模擬示意圖。(圖/中鋼公司提供)

興達海基公司廠房模擬示意圖。(圖/中鋼公司提供)

根據世界風能協會WWEA的統計,全球風力發電的裝置容量已超過540GW,相當於400多座核能機組的發電容量,全球電力有4.4%來自於風能,風力發電已成為最成熟的再生能源。台灣因地狹人稠、臺灣海峽風資源豐富,離岸風電是極具發展潛力的綠能前瞻產業,也是台灣值得開拓的新興產業。經濟部正全力推動離岸風電政策,要在2025年完成5.5GW離岸風電總裝置量目標。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離岸風電的業務領域,可概分為風場開發、風機系統、風機零組件製造、水下基礎結構、海事工程、風場運維及綠色金融等區塊,而離岸風機要能穩固地在海上發電,依靠的即安裝在海中的「水下基礎」,水下基礎除必須支撐離岸風機的重量外,必需也具備抵抗地震、颱風、波浪、潮流、腐蝕之能力,堅實穩固地讓風力機運轉20年。而高雄擁有相對較完整的鋼結構產業供應鏈,加上發達的港埠運輸條件,具有發展離岸風電水下基礎製造的優勢。

提振整體經濟發展 生生不息的良性產業循環

水下基礎在地化生產,除可避免長途海運進口之風險及稅務成本,降低開發商購置水下基礎之費用外,亦可帶動相關產業鏈投資,增加就業人口需求,提振整體經濟發展,形成開發商、政府、民間企業、就業民眾的全贏局面。相關產業鏈包括有:鋼板及鋼管製造業、鋼構製造加工業、機械設備製造加工業、扣件業、噴砂塗裝業、重件吊裝運輸業、海事運搬業、非破壞檢驗等,預計將帶來包括吊裝、冷作、電銲及間接從業人員合計逾2000人之就業機會。

中鋼公司轉投資的興達海基工廠,就像汽車的最後組裝產線,因為水下基礎的組裝製造使用高達7500餘項的零組件,必須要依賴供應鏈夥伴協同製造,而目前已有20家Tier 1的供應鏈夥伴,以及為數更多Tier 2的供應鏈廠商加入,未來會形成一個以興達海基為中心的新興產業聚落。此外,水下基礎設計服役年限為20年,意指水下基礎產業在地扎根20年後,將迎來新的一波汰舊換新潮,預計可形成生生不息的良性產業循環。

喜歡這篇文章嗎?

徐炳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