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報》總編輯維納(Katharine Viner)對此表示:「我們想確保《衛報》報導在秉持科學精確性之外,也能清楚地向讀者介紹這個非常重要的議題。當科學家談論的是全人類的災難,像『氣候變遷』一詞給人的觀感就偏向溫和又消極。」不只是媒體重新檢視詞彙的運用,科學界在發佈氣候科學報告時亦是如此。牛津辭典官網指出,有越來越多氣候科學家呼籲同行,在發表研究時須「如實傳達」氣候變遷所造成的各種現象與後果。
在今年,全球政壇也出現類似行動,從蘇格蘭4月首開先例,宣示進入「氣候緊急狀態」,英國、葡萄牙、加拿大、法國、阿根廷等國也隨之響應,至今已有數以百計的城市及國家宣布進入氣候緊急狀態。牛津辭典官網解釋,這些國家做出宣示的意義在於,它們願意將氣候行動納入政策的核心,展現對抗全球氣候危機的意志。
As Scott Morrison urges everyone to cheer through the summer while our country burns, the Oxford Dictionary has named 'climate emergency' the 2019 word of the year. https://t.co/tI3qH6SuHt
— Adam Bandt (@AdamBandt) November 21, 2019
2019年氣候用語夯 「氣候罷課」也成為年度代表字
不過,牛津辭典並不是今年唯一選中氣候用語為年度代表字的字典。柯林斯英語詞典(Collins Dictionary)日前宣布「氣候罷課」(climate strike)成為2019年年度代表字——隨著瑞典氣候少女鬥士通貝里(Greta Thunberg)的罷課行動激發全球學生響應,「氣候罷課」使用率在一年內也增長逾百倍。
牛津辭典的年度代表字反映該年度風氣或流行的事物,去年的年度代表字是「有毒」(toxic);2017年的年度代表字則是「青年震撼」(youthqu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