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立委候選人吳怡農日前表示,小時候曾向同學訴說前總統蔣經國是害爸爸沒工作的壞人,如今自己與蔣經國後代蔣萬安一同競選,感嘆機緣造化,此言論一出也掀起熱議。吳怡農父親吳乃德今(5)日以中研院社會所兼任研究員身分出席「美麗島40周年暨東亞民主化比較國際研討會」,談到台灣民主化時表示,將民主化都歸功蔣經國雖不完全錯,但是是「扭曲」。
吳乃德表示,國內、外都流行「蔣經國是民主推手」的說法,但如果蔣是民主化推手,那如何解釋美麗島事件?當時美麗島最後是用武力顛覆政府的罪來審,若蔣經國真是民主推手,很難解釋為何有這麼多人受軍法、司法審判。
「蔣在某方面確實是推手」吳乃德:應從美麗島到解嚴全盤解讀
吳乃德認為,從黨禁解除、戒嚴取消來看,蔣經國確實是推手,但在處理美麗島事件時,卻是用連根清除做法,等於要撤底摧毀當時的民主運動。所以他主張,談台灣民主化,應要從美麗島事件到1987年解嚴之間到底發生什麼事來看,才會比較清楚。
吳乃德也指出,蔣經國對民主的讓步可從兩方面解釋,一是以個性來說,蔣經國不是像法西斯獨裁者那樣個性很強的人,而是很實際的人;二是當時的社會情境到了,因為政府抓了一個抗議者,其家屬都繼續來選舉,蔣怕若繼續壓制,民主運動會更茁壯;三是面臨外交壓力,美國在1960年代發生大量社會運動後,不斷推動道德外交,給國民黨帶來壓力。
吳乃德分析,在外交、內政壓力下,蔣經國終於做出妥協,而也因他很快妥協,才保障之後的統治力,這也是為何在任何獨裁國家中,沒有像台灣一樣在民主化後,還可繼續執政、有競爭力的。
父仇之戰?吳乃德:一堆人在攻擊7歲的吳怡農
被問及吳怡農日前罵蔣經國是壞人一事,吳乃德替兒子澄清,表示吳怡農只是感嘆人生的機緣很有趣,沒想到幾十年之後會變成這樣。吳乃德也說,「39歲的吳怡農在競選,卻有一大堆人在攻擊7歲的吳怡農」,其實很有趣,也滿有啟發性。
而面對「父仇之戰」的說法,吳乃德笑笑表示,「根本沒有仇阿」,他強調自己其實很幸運,有很多朋友當時被捕或遭到刑求,當時更有很多政治立場不被喜歡的學者是找不到工作的,而他剛好遇到政治開始鬆動的環境,在他遭遇打壓時引起社會關注與聲援,最後得以繼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