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BBC分析:北京立法「定霾為災」爭議何在

2016-12-21 15:50

? 人氣

12月21日,北京街頭,一處辦公區域附近戴口罩的行人。(BBC中文網)

12月21日,北京街頭,一處辦公區域附近戴口罩的行人。(BBC中文網)

中國首都北京正處於今年入冬以來最嚴重的一場持續霧霾之中。但北京人大常委會本月發佈的《北京市氣象災害防治條例(草案修改二稿)》卻引發一場爭議。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根據這一草案,北京立法機構擬將霾列為屬於自然災害範疇的「氣象災害」。此前,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已於11月下旬對此立法草案進行了三審——儘管遭到中國國務院有關部門及環境專家的反對,人大立法者仍堅持將霾列入氣象災害防治範圍。

根據北京市氣象局發佈的信息,按照「三審四通過」的地方性法規立法程序,該條例將於12月內最後提交北京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

中國民間環保組織「自然之友」(FON)法律與政策倡導部總監葛楓接受BBC採訪時表示,現在的霾形成原因是人為活動排放的污染物超過大氣環境容量,在污染物擴散較差的天氣條件下形成的,是人禍,不是天災。

法律問題和科學問題

12月20日,北京國貿大酒店,一位女士在玻璃窗中的背影和國貿周圍的霧霾。
12月20日,北京國貿大酒店,一位女士在玻璃窗中的背影和國貿周圍的霧霾。當天北京關停了數條高速公路並取消了航班,反對將霧霾定為自然災害的專家說,這是人禍,需要有人為此負責。

爭議的源頭是該法律草案第二條。

該條款稱,「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氣象災害的預防、應急處置和治理等活動……本條例所稱氣象災害,是指暴雨、暴雪、寒潮、大風、沙塵暴、低溫、高溫、乾旱、雷電、冰雹、霜凍、大霧和霾等所造成的災害。」

根據中國《法制日報》的報導,中國法律界、科學界人士已對此立法表達了明確反對意見。大多反對人士認為,霾和其它所列氣象災害不同,屬於人禍而不是天災。

中國環境法專家、中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呂忠梅接受該報採訪時稱,從科學角度講這樣立法「十分荒唐」。

「如果將霾定義為氣象災害,那麼其他形式如酸雨、光化學煙霧等是否都要定義為氣象災害?」她反問說。

呂忠梅認為,從法律角度講,立法是一種權力的邊界劃定,如果將霾作為氣象災害,意味著個人不具有呼吸清潔空氣的權利,政府也不負有治霾的責任。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自發則擔心,如此立法的結果,會導致「只報(預報)不治(治理)」。

治霾責任

12月20日,北京嚴重霧霾已持續五天,一位戴口罩的老人在一處公園鍛煉。
12月20日,北京嚴重霧霾已持續五天,一位戴口罩的老人在一處公園鍛煉。

根據北京市人大公布的審議討論意見,人大常委劉維林稱,氣象災害有時是天災,有時也是人禍。相關的機構、部門、人員,沒有落實規定的職責,就要追責,不止只依法給予處分。

除了科學和法律程序問題外,「定霾為災」的爭議還在於責任的劃分和監督。

「自然之友」(FON)法律與政策倡導部總監葛楓認為,現在大氣污染防治負責部門是環保部門,列為氣象災害容易造成行政職責的不清晰。

立法審議過程中,有專家明確指,霾一旦列為氣象災害,就會成為不可抗力,被一些政府部門作為免責理由。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柴發合接受《新京報》採訪時稱,這樣做很可能造成政府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有意靠天吃飯、推卸責任的印象。

負責起草此條例草案的北京市氣象局則稱,堅持將霾納入氣象災害,目的是「將其作為氣象災害的一種進行防治」。氣象局還引用北京市人大常委會的意見稱,「條例不是給某一個部門立法……隱患治理主體責任在政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