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選擇更理性 2016中國電影市場逾10年最低成長

2017-01-07 13:09

? 人氣

2016年中國最賣座電影《美人魚》(網路截圖)

2016年中國最賣座電影《美人魚》(網路截圖)

中國電影市場2016年的票房年增率為10多年來最低,微幅的成長主要是靠進口片,今年有可能進一步開放外片。專家也指出,觀眾在選擇看電影方面變得更理性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新京報報導,自2003年以來,中國年度總票房都有35%的成長率,但2016僅成長了3.73%,為人民幣457.1億元(約新台幣2148億),較2015年多了16.4億。

儘管2015年票房基數高會影響隔年的成長,但報導指出,在票價相差無幾情況下,2016年比2015年多放映了2000多萬場,但票房只多出不到20億,可見整體上座率非常低。

電影市場低迷反映電影的品質或內容不能滿足觀眾。中國電影市場專家蔣勇分析,觀眾已經變了,面對高票價時選擇更加理性對待。

報導也指出去年中國電影市場一些值得關注的現象,包括靠進口片挽救頹勢,以及有近6成的本土電影拍了卻沒排上院線。

報導指出,中國去年生產了各類型共944部電影,但有票房數據可查詢的不到400部,只占42%。顯示在院線「搶票房、爭排大片」的效應下,許多非主流電影都未能在院線上映。

中國去年共引進90部外國電影,比前一年大幅增加,中國產電影376部相較,進口片占中國全國票房的42%,其中,日本動畫「你的名字」票房逾5億。

報導引述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教授宋維才分析,去年中國票房微弱的成長可能都要歸功於引進片。另外,由於中美電影協議將於今年到期,根據去年的放寬政策可預期,重新談判的結果可能是中國會進一步打開進口市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作者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