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媒體《新京報》確認,中國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於近日下發文件,要求在中小學地方課程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
《新京報》稱,中國教育部教育二司確認了網上流傳的《關於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函》。該文件確由該司所發,目前2017年春季教材已全面落實。
這份文件的簽發日期是2017年1月3日。文件中要求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戰」字樣,改為「十四年抗戰」,並視情況修改與此相關內容,確保樹立並突出十四年抗戰概念。
教育部工作人員向該報表示,「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是貫徹中央相關精神,2016年10月,國務院相關領導就曾批示教育部要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
中國教育部沒有解釋更改抗戰時間的具體原因。
抗日概念可能涉及多篇課文,包括1931-1937年期間在東北地區活動的共產黨抗日領袖楊靖宇、趙一曼,以及1937年以後的狼牙山五壯士等相關文章。
此外,大量文藝作品也涉及到抗戰時間的提法,比如一首名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歌曲唱到,「它堅持抗戰了8年多」。大量中國的抗日影視劇也使用「八年抗戰」這一提法。中國教育部沒有提到這些文藝作品是否也要作相應調整。
網友「文刀齊備」評論稱,「全面抗戰是八年,抗戰的確是九一八就開始了,如果只提八年,對東北抗聯的抗日同志確實不公平」。
但網友「Jiangzhongshun」提出,「張學良的歷史定位是不是得重新修改一下?」張學良是1931年日本佔領中國東三省時掌管該區域的國民黨軍事領袖,中國歷史教科書稱他奉行了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未與日本軍隊作戰就撤退到其它地方。
還有網友質疑這種做法的嚴謹。網友「東海漁夫III」稱:「乾脆從甲午戰爭開始算,51年抗戰」。網友「反清復明xx」稱:從明朝抗倭算起更好。
中國軍事科學院軍史所抗日戰爭組組長、研究員岳思平曾於2010年撰文稱,「八年抗戰」和「十四年抗戰」之爭的原因是「全面抗戰」和「全國抗戰」的概念不清所致。
岳思平稱,1931年至1937年的中國抗戰主要是在包括東北和華北部分地區的中國局部地區進行的,而1937年至1945年的中國抗戰則是在包括華北、華中、華南、東北和西南地區的半壁河山展開的。習慣所稱的「八年抗戰」,實際上是指「全國抗戰」。
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2005年也曾在媒體上表示,前6年(1931-1937)局部抗戰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尚未建立,但是中國共產黨就已經在艱苦的條件下獨立地領導人民抵抗日本侵略並開展抗日救亡運動。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後,國民黨政府在東北實行「不抵抗主義」,而中國共產黨在「九一八事變」後的兩天就發表宣言,領導人民開展抗日救亡運動,組織了東北抗日聯軍。
2015年,中國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大會」(九三閲兵式)就選擇了中國認定的抗日戰爭勝利日9月3日,而不是國際上更普遍認定的日本投降日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