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廠工作,只要敢加班、薪水就翻倍,想多賺一點、讓女兒上好一點幼稚園的家琪最高拿過3萬2的月薪,但卻也把自己累壞了,一個月內接連出了2次車禍。採訪當天距車禍已經過了1個多月,家琪仍因為免疫力低弱導致腳傷遲遲不癒,腳上滿滿疤痕和水泡清晰可見;而腳傷導致行動緩慢,也讓她被工廠老闆開除。如今在超商找到新工作的家琪,儘管工時還是很長,但排班固定、工時可以配合幼稚園上課時間,對家琪來說已是理想至極。
只能找到「三低」工作 找房也處處碰壁
小媽媽決定留養後,最現實、也最顯見的難題就是養育費用。小孩一出生就要奶粉、尿布,長大一點還要上幼稚園,每個月開銷近萬元,對成年父母家庭來說都已不是筆小錢,對求職條件不佳的小爸媽而言更是沉重負擔。勵馨基金會督導曹宜蓁即指出,許多小爸媽沒有高中或國中學歷,多半只能找到低學歷、低薪、低技術技能的「三低」工作,工作工時長、工作也容易被取代。曾有小爸爸向曹宜蓁訴苦,自己每天工作12個小時、還是只租得起地下室,沒辦法讓孩子住在有窗戶的房間。即使政府提供特殊境遇家庭補貼、育兒津貼或生育補助,但為數不多的金額和有限的補助期間,對小爸媽來說也只是杯水車薪。
帶著孩子的家琪,在找房時也處處碰壁。家中經濟狀況不好的她,不好意思也不願長期住在外婆家,但帶著女兒四處看房,房東一看到她有小孩,就以怕小孩吵為理由拒絕租房。曹宜蓁即指出,許多房東看到年紀輕、帶著小孩的小爸媽,就以刻板印象拒絕租房,另一邊都會區的社會住宅也沒有將小爸媽納入先優承租對象,導致要獨立生活的小爸媽常連住的地方都成問題。
「福利是可以創造、連結的,」曹宜蓁建議,政府要實際對小爸媽伸出援手,除了提供現金外也可以發放物品,更應串連不同社福部門或團體的資源,效果才能更好。
角色轉變 小媽媽適應不良
物質生活之外,心境上的轉變也是一大難題。未成年少女懷孕後,若沒有跟伴侶分手,多會選擇結婚。內政部統計15到19歲有偶婦女生育率,也發現2011年開始每1000個有偶女性中就生育近1100個新生兒,顯示有進入婚姻的青少年多與生育者重疊。然而,當小媽媽懷孕、結婚,社會或家庭期待她必須從過去為人子女轉為人妻、為人母、為人媳婦,負責照顧子女、侍奉公婆、打理家計等,對往往在非預期狀況下懷孕的小媽媽來說是一大挑戰,但卻少有人能協助他們轉換角色,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必須對另外一個生命、甚至是另一個家庭負責。此時若小媽媽未能順利調整心態,很可能就此不顧小孩、離家、或甚至發生虐兒等憾事。
但小媽媽的適應不良,不該是她們自己的責任。曹宜蓁以社會新聞中常見的兒虐案件為例,只要小爸媽組成的家庭傳出兒虐等社會案件,小爸媽往往會成為各界批評的對象。「但台灣明明就有更多成年人虐兒,」曹宜蓁說,人們很容易放大小爸媽的各種行為,卻無視他們的年紀仍需要大人的協助。侯雯琪也說,相較於成年人對懷孕有所準備、懂得尋求支持,青少年認人、不願讓陌生人協助,面對社會的負面觀感也羞於開口求助,多半選擇獨自面對。此時小媽媽如果「出包」,很可能引來伴侶、婆家甚至是整個社會的責難。
「如果社會沒有釋放多一點的友善,他們經歷的不會止是暫時性的貧窮,將會是全面性的、多面性的、動態累積的社會排除,」曹宜蓁說。
經歷洗胃、住院風波,女兒幸好還是健健康康的跟著家琪出院回家了。「我希望她以後可以上大學,」家琪說,女兒真的很聰明,跟她說話她一次就聽懂。為此家琪也準備讓3歲的女兒轉學到一間、據說孩子讀了英文都會變好的雙語幼稚園,希望女兒一上小學就不輸給同儕。「還有還有,她想學什麼,我都要讓她學,」有了新工作的家琪明顯看得出對未來的信心和期待,「小時候我想學鋼琴,家裡都不准,以後女兒要學,我都帶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