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泥董座辜成允21日晚間參加喜宴,不慎自樓梯摔落,並於今(23)日清晨辭世。辜成允掌理台泥集團13年,從2001年開始帶領著老集團進行長達16年的綠色長征,扭轉台泥高污染的環保大戶形象,轉型力促先進又效率的循環經濟,可說是用一生詮釋這家台灣業界龍頭的儒商之道。
享壽63歲的辜成允,1981年自美國求學歸國後加入台泥,2001年因哥哥辜啟允驟逝而接掌台泥,並於2003年獲董事會推選兼任企業董事長至今。辜成允接班後面對集團內的300億債務,以「鷹式管理」、大膽西進,讓業績一度黯淡的台泥,搖身一變成為台灣第1、中國第6大水泥企業,寫下台灣企業少主中興的最佳案例。
辜成允曾於「天下經濟論壇」指出,綠商機的實踐起源自16年前,「我父親說我們要成為環保服務生,才能扭轉社會的誤解」,所以決定朝環保發展,把過去從負面看環保的外部成本內化成責任,開啟綠色長征之路,他說,從環保大戶走到循環經濟,走的是「儒商」精神,努力讓商業利益跟社會利益正向結合,把環保服務變成新商機。
「環保是責任 不是成本」 辜家人力行儒商之道
長期以來,辜家人以其實際行動詮釋著儒商之道。辜成允的父親、台灣海基會首任董事長辜振甫發起成立的辜公亮文教基金會,多年來積極推動京劇發展,促進兩岸文化交流;以辜成允母親名字命名的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長期致力於植物保育工作,目前有植物2萬9000餘種;在水泥廠附近小學實行的「品學堂」計劃,正為越來越多弱勢學童提供課餘輔導和營養晚餐。
「環保是科學問題,沒有做不到的,只是看要花多大的代價。」辜成允曾說,台泥相信「環保是責任、不是成本」,堅持儒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理念;希望用創新的方式把環保成本內化,轉變為企業的優勢。
培養微藻、發掘雨生紅球藻 台泥打造綠色循環經濟
最實際的例子是台泥和工研院合作,利用台泥花蓮水泥廠內旋窯製造水泥所產生的二氧化碳來飼養微藻,微藻吸收二氧化碳的效率是樹的300倍,具有極佳的固碳效率。
2012年,台泥公司與工研院的「碳捕獲」技術團隊合作,擴大與生質能研究團隊合作,終於找出雨生紅球藻,既能有效消耗水泥廠排放的二氧化碳,又可以將藻類的副產品商品化、創造產值,為花東地區帶來就業機會。
辜成允的精神,帶領台泥成為台灣最大環保服務公司,全台灣每5個人就有1人的家裡垃圾是台泥在處理;另外,台泥也是新竹科學園區包括台積電在內,最主要的廢棄物處理廠,晶圓廠、面板廠難以處理的廢溶劑、氟化鈣,就是送到台泥的水泥廠處理。好友林火旺對辜成允的一生表示,他已經不只是企業家,而是他父親心中的「儒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