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派系
2018年大勝,其實是民眾討厭民進黨所致,但令國民黨錯認一個假象,就是必須依賴派系,又走回早該唾棄的派系路線。顏寬恆、張嘉郡與蕭景田等的落選已可以十足地證明,人們內心對國民黨地方派系的厭惡已極,未敗之處,時候也不遠了。恰巧,這些派系是挺韓最力者,也預示了,想要做全國性政治人物者若與地方派系深相結納,必然拉低自己的格局,限縮自己的機會,與地方派系形成惡性循環,雙雙自害。
政治中一定有派系。在民主政治中,全部的政治都是地方的(all politics is local.)。作為一個全國性政黨應該要有足以感動普遍人心的論述,透過論述與人民直接對話的能力,派系在其間只是輔助的渠道與群體,不應是倒轉過來。如果受制於或依賴派系,就難有論述,各地派系不同,一個黨就有被支解撕裂的風險,失去與大多數人民對話的能力,必失人心。
國民黨當然可以再起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天下沒有永遠執政的不倒江山,何況民進黨早露出嚴重弊端,這次再度大勝,不會是鐵桶江山,國民黨當然有再起之機,但絕對不是這樣的兩岸路線與經貿政策,而且必須狠狠換一大批人,最該換的是搞兩岸問題的一幫人。
如果國民黨還相信民主,相信「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恐怕要先換腦子,既要找回黨魂與歷史的傳承,又要能真正現代化。真正的現代化不是年輕化,而是思想與行為徹底更新,跟上時代,引領時代,年輕人若是做不到這點,也是廢人,年長者若能如此,必然跟隨者眾。
其次,必須根據事實基本面完全重新擬定兩岸路線,嚴肅面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與現實,採行「一個中國,事實表述」的戰略,既應對中共開始批判,也要不時揭穿「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的欺騙性,才能抓回正當性,才有翻身的可能。
除此之外,還要提出真正可以引導台灣朝均富社會之路邁進的社會經濟發展思路,民主社會中人人一票,不可再一味擁抱財團,失大眾之心。
*作者為時事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