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未必直接,台灣的民調當然多少會捕捉到韓國瑜所代表的政治涵意,並牽動選民對蔡英文的再思考。兩害相權取其輕,更何况蔡英文並非一無是處。
民調自然是一組數字,卻有現實的指標意義,台灣總統選舉以所謂的封關民調最能探索選民投票前的心思意念。下表是2019年12月30日與31日發佈的民調機構、候選人預測得票率範圍與差距,以及實際得票率和差距。這些預測是投票10天前可以公開發佈的封關民調,至於投票前10天内所做的民調,因為依法不能公開,無法得知最新預測。
根據實際得票率,除了緑黨的蔡英文預測得票率範圍(51.2-57.2%)包含她的實際得票率(57.1%),其它所有數據全錯得離譜,没有一個能準確預測兩位候選人得票率的落點,甚至都低估了最後數字,尤其是韓國瑜部分。也就是説,投票的選民跟民調的選民分屬不同母體,實際得票率是行動的結果(選民真的投票),民調預測是選民説他們可能會做的行動(選民表達意向)。
行動與意向不一致的事實顯示,台灣的民調機構還有很長一段路可走,尤其是在準確度方面。有些學者(如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系主任胡幼偉)和名嘴(如陳揮文或唐湘龍)也許會認為,韓國瑜的民調被低估是因為蓋牌效應(唯一支持蔡英文)。這個説詞很牽强,理由不外是,蔡英文的民調並未在蓋牌後突然高得超乎想像,更没有此消彼長的趨勢證據顯示,所有不表態的選民都是韓國瑜的支持者。
民意蓋牌,算是一種社會實驗,前後對比不難看出是否有效。民意如果可以蓋牌來操控(唯一支持某人),過去幾十年的民調理論與實證研究,特别是美國的實際操作,全都毫無價值可言。一個合理的解釋是,台灣有相當多數的選民(介於10-30%之間)不會輕易表達投票意願,或根本不在乎,而民調機構又無法解决不表態的難題。
對所有封關民調來説,唯一猜對的是,不管藍緑的機構效應,它們都預測蔡英文會打敗韓國瑜。不過,一個壊了的鐘,一天也會對兩次。在民調能準確預測候選人的得票率落點前,我們只能説,韓國瑜可能還是對的,民調不等於民心。不幸的是,在2020年總統選舉中,民調與民心雙雙棄他而去。
*作者為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