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報導,與中國的貿易戰對美國帶來的經濟衝擊不算大,但許多代價可能會在數年後才會浮現。
作為全球最大進口國與出口國,兩國貿易戰的後坐力波及世界各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表示,在貿易戰中,「每人都是輸家」。
除了中美貿易戰,美國與其他重要貿易伙伴也正在重新擬定貿易條約。由於這些貿易矛盾帶來的衝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至3%,創下10年來最低增幅。
脫鉤跡象
在貿易戰的氛圍下,中美科技脫鉤的跡象頻現。
美國去年將中國電信公司華為及其他30多家中國企業加入實體清單,限制它們與美國公司的交易。作為回擊,中國也設立了不可靠實體清單,但目前仍未公布登上黑名單的公司名稱。
諮詢公司歐亞集團分析地緣科技的特廖洛(Paul Triolo)此前對BBC表示,中美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能暫停雙邊關係進一步惡化,但科技上的角力與猜忌,不會因此而中止。
「在重大基礎設施行業的中國公司,例如電信與交通,都可能在某個時刻被中國政府利用來做不當行為。」特廖洛預期,華盛頓會繼續嚴格審視在美活躍的中國企業,中國無人機公司大疆 (DJI)可能首當其衝。
根據媒體報導,美國內政部計劃停飛1000架中國製的無人機,而國會正在辯論一項議案,擬禁止聯邦政府購買中國公司生產的無人機。
去年年終通過的美國《國防授權法案》,對將公司移出實體清單設置了更高門檻,並可能打擊中國電動車公司比亞迪、列車製造商中車集團位於美國的工廠。
美國國務卿龐畢歐在13日批評中國多年來不公平的商貿競爭行為。「中國要求他們的產品進入我們的市場,卻不允許我們的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我們需要公平的貿易協議來改善美國公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