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就如當年曾經鐵口論斷「馬習會」可能性的許信良前主席,他的主要思維邏輯便在於,兩岸關係發展要化不可能為可能,就必須以「兩岸領導人」的政治高度與智慧發揮決定性的影響力,才能解決雙方兩岸主管機關與官僚體制的自我設限問題,否則,按照既有的兩岸決策體制的政治作為就只會壞事,甚至讓契機變成危機,反而敗事!事實證明,上屆總統大選之前,2011年11月7日舉行的「馬習會」順利完成了,原本把「馬習會」定調為選舉操作的民進黨當時黨主席蔡英文,也因為「獨排眾議」的許信良在關鍵時刻的政治判斷與說服而改變看法,讓「馬習會」的兩岸領導人會談歷史性畫面順利舉行,不至於因為民進黨的政治誤判或操作過頭而遭受破壞,讓未來的民、共關係互動發展保有政治操作彈性餘地。
如今,時過境遷,物換星移,兩岸關係發展又將走入新的政治局面,蔡英文連任總統並國會過半完全執政,習近平總書記的內外處境壓力與日俱增,繼中、美關係不斷磨擦衝突之際,香港區議會選舉建制派空前慘敗,台灣又已經持續由民進黨繼續完全執政的情況下,看起來,以客觀的政治現實條件與情勢來看,「蔡習會」未必就是一個假議題,也不完全只是外界當時所想像的「選舉操作」問題而已,縱使「球在大陸手上」,目前兩岸敵對對抗的政治氛圍還是相當地濃厚,但是,還是有可能露出一點點政治曙光,在跌破外界眼鏡的意外當中加以登場,這也就是蔡英文為什麼在選前沒有把「蔡習會」的可能性完全說死,就是想讓雙方各自保有「重修舊好」的彈性機會與空間
民進黨的繼續完全執政,在蔡英文選票大贏264萬票且沒有連任的政治壓力之下,其實是比較有機會與空間可以好好面對民進黨的台獨黨綱與台灣前途決議文的修改或處理問題,但是,這還要看中共領導當局如何正確看待或清楚認知台灣這次總統大選結果與蔡英文為什麼會大贏的原因?有沒有政治誤判?有沒有看到台灣民心的走向與變化?而能夠做出正確理解的因應與回應,這才是雙方可以化危機為轉機的最重要關鍵所在。
當然,對於蔡英文「維持現狀」的兩岸關係政治論述與主張,與中國大陸「未完成的答卷」之間,也絕非沒有轉圜餘地的政治空間可以做更進一步地積極性論述與主張,只是目前受限於一些傳統性的政治思維與主客觀環境的現況,是難有政治突破或解套的機會與條件可以加以操作。然而,只要兩岸的最高領導當局都願意以「同理心」相互對待,都希望為兩岸人民的長遠發展與福祉謀求最好的出路與未來,則那有不能放下彼此的政治成見而找到新的共識基礎與互動契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