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很久很久以前開始,俄羅斯在大多數歐洲國家眼中,一直都屬於「異質」國家,歐洲人看俄國人總覺得是在看野蠻人。實際上,只要稍微對俄羅斯有一點瞭解,你就會知道,俄羅斯的文明程度不比任何其他歐洲國家低。俄羅斯的建築、音樂、繪畫和文學都有著崇高的地位,就是在現代科學上俄羅斯也有著一席之地,雖然在無線電等專案上一直在吵個不停,但是門捷列夫的元素週期律是無可爭辯的,就是在美蘇冷戰時期,蘇聯的軍工水準也讓美國人從來就不敢小看。
實際上,俄羅斯之所以被歐洲主流視為是異質,在更大的程度上,應該是因為俄羅斯人信奉的居然既不是天主教,也不是新教,而是東方正教。雖然天主教、新教和東正教其實都是一根藤上結出來的瓜,但這種吃雞蛋到底是應該敲大頭還是敲小頭的爭執,就是所謂的「意識形態」,而問題一旦牽涉到了意識形態,就幾乎是無解的了。而且,由於上世紀開始,沙俄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被蘇俄所取代,這種信仰分歧愈發厲害了。那時,俄羅斯人乾脆連東正教都棄之如敝履,舉起一面無神論的旗幟搞起了共產主義,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還糾集了一幫衛星國,和信奉上帝的西方主流還就正面抗上了。
這種我行我素、獨往獨來的民族氣質,也是俄羅斯人所特有的。除了必要的部分之外,俄羅斯人一般不太注意歐洲的想法,比如俄羅斯人就從不把主流歐洲人不把俄羅斯當歐洲國家這事放在心上,反而從上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蘇聯人乾脆老要往亞洲鑽,公開聲稱自己其實是亞洲國家,因為蘇聯領土的絕大部分其實是在亞洲,甚至張羅著要搞一個「亞洲安全體系」來對付當時不肯服從「蘇聯老大哥」管教的中國小弟,弄得這位小弟當時十分緊張,成天忙著說明「某個國家屬於某個洲的根據,在於其政治和經濟中心到底在哪兒,而不是取決於其領土的大部分是屬於哪個洲」,後來就乾脆去搞「深挖洞、廣積糧、備戰備荒、準備打仗」去了。
俄羅斯和主流歐洲(包括美國)之間,就是這麼一種誰都看不上誰的關係。上世紀的1980年,蘇聯好不容易爭得了一次舉辦夏季奧運會的機會,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以及日本以蘇聯侵略阿富汗為理由抵制了莫斯科奧運會,就連中國這個當時剛剛能夠取代臺灣重新參加國際奧會的國家,也毫不猶豫地加入了西方國家的陣營,給俄羅斯人兜頭澆了一瓢冷水。
這瓢冷水澆在了俄羅斯人的心裡,俄羅斯人也記下了這瓢冷水。
四年後的洛杉磯奧運會,雖然蘇聯人帶領著除羅馬尼亞之外的共產主義國家以美國入侵格瑞那達為理由也抵制了回來,但俄羅斯人心中的冷水並沒有消失。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已經是在美國舉行的第三次奧運會了,對於洛杉磯來說都已經是第二次了,美國人被抵制一下是無關緊要的,更不要說是被報復,自己出手在先了。而俄羅斯人頭一次爭得了舉辦權,就被人這麼抵制了一下,這口氣是無論如何也吞不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