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估計如果疫情嚴重,可能要「挨兩個月」,在採訪期間,他多次問記者哪兒有口罩賣,「我不想通宵排隊,排隊人多,同樣很危險,但如果你不去排,又確實買不到,網上原本訂的口罩,全部都被取消訂單。」
記者問他是否過份焦慮和擔心,他說,因為政府的不作為,讓市民感到很無助,加上香港已經出現39歲的死亡個案,顯示這個目前沒有根治方法的疾病「可以很嚴重」,也不單是影響老人家。
「疫症來了也是沒辦法,但大家都知道,這不單是天災,也是有人禍的部分,政府本來可以在防疫上做得更好,但就是因為她(林鄭)擔心封關影響中國人民感情,就不願意做,我們香港人什麼時候淪落至此?」
香港目前已經關閉了多個連接中港兩地的關口,但估計每天仍然約2至3萬人,每天從大陸前往香港,當中大部分是香港居民。
港府將在周六(8日)開始,要求曾經前往大陸的人,實施強制檢疫14日,期間不得離港,不過香港行政會議成員林正財表示,香港欠缺隔離措施,實際操作有困難,可能會使用酒店隔離,並相信政府亦會考慮民間提出的地方,包括解放軍軍營。
港府稱關閉口岸的措施不影響貨運,而強制檢疫措施生效後,一些從事兩地貨運的人可能可以獲得豁免。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強調,目前香港食物、必需品等供應無短缺,但如果完全切斷大陸和香港之間的人流,就可能影響食品及日用品供應。但她承認,口罩方面存在短缺,並稱政府採購不成功,為了預留給醫護人員使用,無法把口罩派發市民。
「集體歇斯底里」
事實上,香港並非首次出現搶購潮,2003年非典,同樣有排隊買口罩和爭相買食物的畫面;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傳出輻射污染海水食鹽不安全,觸發中港澳台地區,均有「搶鹽」的事件。
香港理工大學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對BBC中文表示,香港人口密集,這些消息傳出後,一旦有搶購行為出現,就會有傳播的效果。
「一些消息傳出來後,很多人都未知真假,但擔心一旦流言成真,就會買不到,所以都會先買,香港地小人多,這種行為很容易有傳播的效果,因為你會見到人搶貨,或是多間店的貨架被清空,你就會心慌,然後加入搶購。」
這次疫情中,口罩和消毒物品也在市面上嚴重短缺,政府也未能保證供應,令一些市民擔心,其他貨品也會如防疫用品一樣。
香港醫護界發起罷工要求「封關」,他們口中的「封關」是禁止曾往大陸的非香港籍人士進入香港,並不包括香港人和物資。但林鄭月娥在回應「封關」問題上,多次表明「全面封關」會影響「物資供應」。
鍾劍華認為,林鄭月娥拒絶的「封關」,是暫停所有人流貨運,與民間訴求並不一樣,她的說法是為了解釋自己為何「不封關」,直至5日,特首林鄭月娥在記者會上公布對大陸來港人士實施強制檢疫14天時,再度表示如果完全切斷大陸和香港之間的人流,就可能影響食品及日用品供應。
鍾劍華說,這種把「封關」與「物資供應」掛勾的說法,客觀效果就是加劇了物資短缺的流言。
他認為,香港政府失去市民信任,令市民不相信政府的保證和官方消息,更容易相信假消息。
「如何建立市民的信任,是需要政府開誠佈公,講真實的說話,但如果政府經常前言不對後語,今天說完之後,明天又變,這會造成反效果,令政府所作的任何呼籲都變得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