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奧斯卡入會機制採邀請及推薦制,除了奧斯卡入圍者之外,其餘候選人必須有另外2名會員的擔任「保證人」(sponsor)才可獲得會員資格,換言之,影藝學院的入會機制是一場屬於「自家人」的賽局,弱勢的外來成員很難打入白人菁英的小圈圈。
2013當選影藝學院主席的雪柔布恩艾薩克斯(Cheryl Boone Issacs)恰巧就是一名非裔女性,當學院因「奧斯卡好白」聲浪而成為眾矢之的後,她也在媒體前宣示改革的決心,發起數項改革措施:一、學院會員身份改採10年制,10年內未產出任何電影者將可能被剔除投票資格;二、主席將提名3名少數族裔成員加入學院董事會(Board of Governors),三、學院將在既有的遴選機制外,發起全球性的會員邀請方案,目標是在2020年前讓女性及少數族裔會員的人數翻倍成長。
這個改革方案似乎已在今年奏效,根據艾薩克斯在今年奧斯卡入圍午宴的致詞指出,過去一年影藝學院一口氣新增了683名會員,當中46%為女性、41%為有色人種,在多元性議題上「促成了實質的進步」。
但另一方面,去年《經濟學人》在一篇統計了21世紀以來所有奧斯卡入圍獎項的分析報導中,指出非裔演員於過去十幾年來能見度大增,入圍機率相較於其他族裔並不算低(甚至略高於實際人口比例),因此銀幕上的「黑白失衡」只是種族議題的冰山一角,拉丁裔、亞裔演員在奧斯卡獎季的近乎隱形,以及導演與攝影等專業領域中缺乏少數族裔及女性參與的現象,亦是值得關注的議題。
破紀錄的「有色人種年」
或許是為了刻意回應去年「奧斯卡好白」的爭議,加上學院的改革方案奏效,今年奧斯卡入圍名單顯得格外多元,二十位演技獎入圍者中破紀錄地出現了六名黑人演員。除此之外,《海邊的曼徹斯特》(Manchester by the Sea)的金柏莉史多華(Kimberly Steward )是繼歐普拉(Oprah Gail Winfrey)後第二位角逐最佳影片的黑人女性製作人,為《異星入侵》(Arrival)掌鏡的布萊佛楊(Bradford Young)則是史上第2位入圍奧斯卡的黑人攝影師,《月光下的藍色男孩》(Moonlight)的喬伊麥米倫(Joi McMillon)則是首次入圍剪輯獎項的黑人女性,而前陣子以嘻哈歷史音樂劇《漢密爾頓》(Hamilton)在東尼獎大放異彩的創作人林馬努艾爾米蘭達(Lin-Manuel Miranda)亦以《海洋奇緣》(Moana)的主題曲〈海洋之心〉(How Far I'll Go)問鼎小金人的最佳歌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