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二八事件70週年,台北市長柯文哲身為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家屬,與過去幾任市長有所不同,外界對他也有更高的期待。柯文哲對於同時具有受難者與市長身分,他今天以平和的態度說「互相認識、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但在落實層面,由柯文哲帶領的北市府文化局,又做了什麼比以往市長更多的努力?二二八紀念館長蕭明治感覺,或許是因為是受難者後代,「柯文哲有點不敢去touch這個議題」。
柯文哲祖父柯世元 名列受難者之牆
柯文哲曾談起二二八事件中受害的祖父柯世元,他稱,祖父生於日治時期,認真讀書,但至今還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突然被抓走,打到殘廢,三年後在家中抑鬱而終。父親柯承發到了二二八紀念日則往往落淚,身為受害家屬第三代的他,則有來自父親悲傷的壓力。
柯文哲於今日參加70週年中樞紀念時也表示,每到這個時日,總是讓他焦慮不安,即便經歷第三次政黨輪替的民主鞏固,台灣社會在這一天依然爭執對抗,甚至更多人想以冷漠、遺忘的態度來打發這些爭執。身為市長,他認為,要用平和的心情,「互相認識、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那麼,柯又是如何落實推動「四個互相」呢?
二二八紀念館推動活動 柯文哲都支持
當問及負責推動二二八紀念相關的文化局長鍾永豐,北市府在二二八事件紀念中,有哪些具體行動?鍾稱文化局僅稱,就是經營二二八紀念館,隨後就將話語權轉給了二二八紀念館館長蕭明治。在蕭看來,柯文哲可能正是因為具有受害者家屬的身分,悲傷因素,讓他不太敢去touch(觸碰)這個議題,不過,蕭也表示,柯是以「開放」與「拋棄悲情」的態度在面對二二八,只要是紀念館要做的事情,柯都會支持。
今年除了是二二八事件的70週年,也恰好是二二八紀念館20週年的日子,這個身為全台第一座的二二八事件紀念館,保存了許多歷史資料,不過,參觀人次卻不甚理想,年約5萬人次,日均百來人。館內除了有紀念館對外徵集到的文物以外,也展示了來自國家檔案局與中研院學術界的研究資料,蕭明治說,記得剛開館的時候,還會有受難者家屬主動到館內,提供文獻資料供館藏。
受難者職業別 司法界、新聞界蒐集資料最多
談到二二八紀念館近期的作為,蕭明治表示,紀念館每年會舉辦2-3個特展,像是近期就推出以「職業別」為主的特展,以職業為分類去看受害者,他說,紀念館蒐集到最多當時在「司法界」的受害人,其次為「新聞從業人員」的被拘捕者,其他像是「醫界」與「教育界」的也不少,都約幾十人。
蕭明治表示,紀念館除了展示二二八事件外,也擴及到白色恐怖時期,前者以民國36年2月28日到5月20日為期間,後者以民國39年到76年為期,他表示,許多台灣人沒有經歷二二八,卻難逃白色恐怖迫害,故擴大範圍展出。此外,也將議題擴大到「國際人權」方面,以及大歷史背景陳述,將展品的視野拉開。
除了民眾走進紀念館,相關紀念也走出展示間,來到大學與高中職校園。蕭明治說,紀念館會到校園辦講座、影展,甚至有受難家屬也願意與學生面對面座談,2016年就在7間學校舉辦,同時,也讓學生走出學校,走到史蹟面前,參觀包括陳儀官邸、專賣局、行政長官公署、中華日報社址等等。
每年開專家諮詢委員會 陳列內容需審核
由於二二八議題,事涉政治敏感,展示品的選擇,也易隱含政治思考。蕭指出,紀念館每年都會開專家諮詢委員會,陳列的內容需經過13名委員審核,委員直接由文化局長勾選,目前的委員由前文化局長倪重華指派,除了專家學者,也包括受難者家屬,包括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董事長薛化元、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陳儀深、台大歷史系教授陳翠蓮,此外,也包括擔任馬英九二二八顧問的二二八基金會前執行長廖繼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