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嚴選:昨天的日本,眼下的中國

2014-05-04 13:11

? 人氣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圖注:《日本的車諾比:被遺棄的福島》組圖之一:時隔兩年,三原雄三與妻子優子身穿隔離服重回浪江町,在空無一人的街道。圖片來源央視網)

【萬劫不復始於「薔薇色黎明」】


核電的發展史,一路都由經濟利益推動。深受過核武傷害的日本,就是個最諷刺例子。

菅直人曾說過:核電最早是為核武而生,建反應爐是為了研發核彈,所以核電並不是最好的發電方式。艾森豪在上世紀50年代發表了「核能和平使用」演說,世界核電史從美國利用核能發電正式展開。而日本當時剛經歷原爆不久談核色變,美國就想把「和平利用核能」引入日本作為對日的一種「心理戰略」。

NHK在1994年放映的紀錄片裡,描繪了當年懷有很高政治野心但因被判為甲級戰犯只能離開政府、轉而做起《讀賣新聞》老闆的正力松太郎怎樣協力美國CIA在日本宣傳「核能正常化」的歷史。美國「和平原子能使節團」1955年到訪日本,正力在他的報章和電視上大力宣傳,其後更通過聲勢浩大的核技術巡展、宣講、書刊和影片,幫助美國沖淡日本民眾恐核憤核的情緒,轉而建立起一種核能將使「人類從自然制約中獲得解放」的觀念。就連廣島廢核運動中的重要知識份子今崛誠二都認為核能時代即將迎來「明光包裹著的薔薇色黎明」。

「薔薇色黎明」實際上是被「經濟利益」所包裹。1963年開始,民用核電在日本投入使用,「發展核能」在這個一直恐慌于資源極度匱乏的國家被看成是一條別無選擇的出路,更很快成為國策。對福島這種偏遠地方來說,建核電廠帶來的經濟效益具有不可抵擋的吸引力,福島第一核電廠就是在當時日本國內這種「和平利用核能」的大背景下開始動工。

車諾比與福島核災前後相隔25年,卻都先後證明了核災的發生總是伴隨著「隱瞞真相粉飾太平」。福島出事後,日本政府的一系列策略都是先隱瞞民眾、瞞不住再一一出來反駁。日本官方數據稱輻射並未引起重大災難,但實際到目前為止,完成體檢的福島兒童中,74個已經確診或疑似患上甲狀腺癌,高出日本全國平均值幾十倍。

主流媒體則聯同政府,一起淡化核災對日本國民的後續傷害,引導整個社會自我麻痹。去年底,有日本傳媒揭出核災發生後,福島政府和福島縣立醫科大學分別與「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簽下協議,規定任何一方都可以為了「防止居民進一步恐慌」,保密輻射量度資訊和致癌資料。但就算那些隱性的、遠期的輻射傷害能被暫時掩蓋,高濃度放射性污水不停洩漏,卻根本沒法像安倍所說的那樣被「完全封鎖」。直到今年2月,又有100噸污水流出——同類新聞在過去三年裡不斷重複。

喜歡這篇文章嗎?

賈選凝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