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推薦:垃圾桶內的政治問題

2014-05-22 11:59

? 人氣

圖為知名太陽能垃圾桶BigBelly產品示意(取自網路)

圖為知名太陽能垃圾桶BigBelly產品示意(取自網路)

今早從朋友的臉書上看到一則新聞:德國漢堡市政府引入了160個高科技太陽能垃圾桶,能自動擠壓垃圾,讓容量提升為傳統垃圾桶的七倍,並且在裝滿時能透過無線電通知清潔單位,一個要價5000歐元(相當於台幣20萬),是傳統垃圾桶的十倍以上。漢堡市政府宣稱,引入這些高科技又環保的垃圾桶讓市容更整潔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這項相當符合台灣人對「先進國家的先進市政」之想像的措施,卻引發了漢堡市內一陣批評與爭論。他們所批評的當然不是一個要價20萬的垃圾桶裡面究竟被國民黨政客撈了多少油水(如同我們會反射式地聯想到的)、也並非爭論它是否太浪費這種老掉牙的「施政美德」問題。

問題的癥結在於:此款高科技垃圾桶因為內含壓縮機制,所以開口必須採取人手無法伸入的設計,就像舊衣回收箱那樣,以避免人們受傷。此項設計同時也讓人無法再去翻取垃圾桶內的殘羹剩餚、以及那些含有押瓶費的空瓶罐。

這樣的設計讓撿空瓶為生或補貼家計的人們無以生活。在德國為了垃圾減量,押瓶費相對而言相當高,從10歐分(台幣4元)至1歐元(台幣40元)不等,空瓶對於撿拾者而言就是現金,拿500ml啤酒瓶25歐分的押瓶費為例,收集20瓶就夠吃一頓冷餐(麵包夾菜肉、三明治等)配飲料了。因此,撿空瓶去換押瓶費,在德國社會是相當普遍的國民副業(據調查指出,從事此「副業」者各階層都有),尤其對低收入者而言更是重要。

街道上散落的空瓶和夏天路旁野生的莓果一樣,都是被秒殺的標的物。

然而從高科技垃圾桶引入之後,垃圾桶的周遭確實乾淨許多(因為垃圾桶不再因為滿了而讓路人把垃圾亂塞亂放),然而人們也見不到空瓶的撿拾者了。「他們的存在再度被剝奪。」新聞報導一位社工批評說:「整個政策是市中心規劃的一部份:人們不願再見到特定的人。」

漢堡市政府衛生清潔部在這個議題上接受左派黨(Die Linke)黨團質詢時,做出答覆說:我們的任務不是解決社會問題,而是讓市容變乾淨;撿拾者的生活所需自有社會救濟來保障。記者為其答覆做了以下結論:撿拾空瓶這個活動是多餘的。

我們先不必急著去論斷這項政策的是非。這則新聞其實提供我們一個很好的借鏡,去理解「政治決策」與「技術官僚主義式的決策」的根本差異。

漢堡市政府的這項決策,是一種典型的技術官僚主義式的決策。所謂技術官僚主義是指,用台灣人最喜愛的「理性」、「客觀」、「中立」、「科學」、以及不預設特定價值的實用主義態度,來計算單項決策的Z和B。這種決策是參考技術專家的評估、並透過官僚程序而完成的;此外,它還堅守「一碼歸一碼」的分工規則:如上述報導提及的「我只管市容整潔、其他是社福機制的事」、以及台灣人耳熟能詳的「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的拚經濟國民運動等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