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舊世代已逝 新典範未立-華特絲的退休

2014-05-23 12:42

? 人氣

華特絲上周最後一次主持節目,結束53年的電視生涯。(美聯社)

華特絲上周最後一次主持節目,結束53年的電視生涯。(美聯社)

雖然,似乎是老話一句,但卻非常適合描述這個情況─她的離開,代表媒體一個時代的結束;84歲的美國ABC老牌主持人芭芭拉.華特絲結束了她半世紀的電視生涯。與她退休同時發生的,就是電視的沒落、媒體生態的大變遷。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53年的電視生涯中,從尼克森以來的每位美國總統及其夫人,都曾到她的節目中,接受她長達1、2小時的採訪。從政客、運動明星、影藝明星、醜聞主角…,各種類型的「名人」,都是她邀請上節目的對象;而那些名人也莫不視上她的節目為重要的曝光與公關機會,她把「名人效應」發揮到極致。


1977年,華特絲訪問巴解領袖阿拉法特。(美聯社)

紐約時報在報導她退休的文章中,曾舉出一個例子:1999年3月初的一個周三夜晚,她邀請一些朋友和同事來到家中,觀看她與專訪白宮實習生醜聞的女主角莫妮卡·柳斯基(Monica Lewinsky)時,發現「第五大道上沒有車。」她的一名製片人說,「這是因為所有人都在家看採訪。」沒錯,那個專訪有近5000萬人觀看。但今年她採訪失言引起風波的快艇隊老闆史特林的女伴時,觀賞人數剩下700萬人。

雖然受訪者的「份量不同」,但收視人口的鉅大落差,也顯示了電視的沒落、媒體生態的大位移。6年前,CNN總裁傑夫.朱克在一次電視產業的高階主管聚會上,已經發出警告:媒體行業正在經歷一場「森林大火」。而這把大火,至今仍延燒不已。

根據美國調查公司的數字,美國成人每天用於上網或消費其它類型的數位媒體時間,在去年首次超越電視,是5小時9分鐘,成長了16%;電視則是4小時31分鐘,較前一年減少7分鐘。

雖然,仍有超過一半的民眾以電視為主要新聞來源,以網路為主要新聞來源者只有2成多,但典範在移轉當中,電視的比率下降、網路比率快速上升。2010年時,只有9%的人是透過網路上的社群網站看新聞,現在已經近3成了。

華特絲(右)訪問脫口秀天后歐普拉(左)(美聯社)

1991年美國「收復科威特」的第一個新聞是電視新聞發出,但現在重大的突發新聞,從埃及、美民航機迫降哈德遜河,到惠妮休士頓過去、賓拉登死亡…,都是在網路上先見刊。名人也不再那麼需要電視的公關,透過「自媒體」─不論是推特還是臉書,得到的效果更大、散播的速度更快。

這股媒體生態典範的移轉風潮,受害最深者還不是電視,平面紙媒的影響更大。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2000年時,仍有47%的民眾是從平面紙媒獲取新聞訊息,2010年跌到26%,現在只有20%上下;3年前,讀者每天還願意花半小時讀報,現在只剩下十多分鐘給一份報紙。

「人散錢散」,2006,2007年時,美國全部平面媒體(報紙加雜誌)的廣告還有700億美元,接著直線下滑到跌破200億;現在谷歌一家的廣告收益,就超越美國所有平面媒體的廣告。影響所及,許多著名的報紙與雜誌,賣的賣、關閉的關閉,有些則是停出實體刊物,只留下網路上的數位版。

紐時為這篇華爾絲退休的文章取個有意思的標題:《華爾絲退休 電視訪談也快了》。朱克口中的這把大火仍延燒中,舊典範已逝,新典範則尚在摸索之中。

芭芭拉.華特斯為2012年耶魯大學畢業生演講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