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不在了》(1):當時,我們還太年輕

2014-08-06 05:45

? 人氣

屈指一算,先是爭論「要不要到中國大陸設廠」、要不要接受「中國大陸資金」,要不要「進入中國市場」,整整從中國經濟摸石子過半條河,到中國黃金十年,到中國正式崛起,到中國又面臨房產泡沫危機,⋯⋯近二十五年,四分之一世紀;至今方興未艾。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二0一四年七月,我們已不年輕,我們還在爭論;但有人代替我們寫下了句點。二0一四年七月三日,韓國大統領朴槿惠宣布,韓國與中國二0一四年底前將簽訂「自由貿易協議」。中韓高峰會上朴槿惠以簡潔平靜的語氣宣布了兩國重大貿易協議;這項協定對台灣某些產業有若扔出原子彈,「中韓自貿協定」至少60%貨品細項和台灣與大陸談判中的「兩岸貨貿協議」重疊;而韓國是台灣面對全球出口競爭中,最重要的對手。

中韓自貿協定二0一二年底已開啟談判,日本解除和平憲法的「自衛權」限制以及台灣對大陸經貿的疑懼,成了兩大推力;把中韓迅速推擠成政經結盟體。依照中國外交慣例,中國國家主席出訪朝鮮半島,一定先北韓朝鮮,再南韓首爾;這次是歷史上第一次,爲回應日本擴大憲法解釋,中國領袖決定向韓國伸出特殊的友誼之手,緊密結盟。

我們已不再年輕。我們必須理解「台灣」從來不是世界的中心;更不是中國政治經濟惟一的重點。在政治上,對中國而言,韓國是美國「重返」亞太試圖孤立中國後最重要的戰略夥伴之一;台灣反而不可靠。對韓國而言,中國儘管能力不如過往,但仍是惟一有能力牽制朝鮮的強權國家。在經濟上中國目前爲韓國最大貿易伙伴,朴槿惠上台後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便是簽定兩國自貿協定。韓國在前任大統領李明博領導下已簽署韓美自貿協定(2012年),韓國歐盟自貿協定(2011年),全球經濟佈局韓國仍欠缺最重要一角,便是最大貿易伙伴也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二0一四年七月中韓高峰會,對雙方國際政經戰略都是歷史性的一刻。中國與韓國貿易關係從此將更緊密,除了自貿協定,中國並放寬韓國投資者八百億人民幣進入中國股市;中韓一致譴責日本修改二戰後和平憲法擴充軍權,以及對當年戰爭罪行「慰安婦」等從未道歉反省;兩國為促進貿易並簽署設立韓圜人民幣直接交易備忘錄;中韓發表聯合聲明,反對朝鮮進一步發展核武,重啟六方會談

我們已不再年輕。擺渡四分之一世紀,至少我們應該理解:風起雲湧的世界,從不等待猶豫不決的人。

我們可以選擇停留,但其他的人會選擇奔跑;而世界在他人的奔跑中,無意間已改變了樣貌。中韓自貿協定後,亞洲經濟又是另一番景象;中韓高峰會擴大經貿合作除了二0一四年底簽定自由貿易協定外,並訂出二0一五年雙邊貿易額三千億美元的目標。雙方在新能源、電子通訊、智能製造、環保技術、綠色低碳等未來新興產業,共同以金融、投資、地方三種合作模式互補,一個提供技術一個提供市場;同時雙方結盟至第三國合作。簡言之,過去中國企業才能打進的市場例如巴基斯坦、吉爾吉斯、哈薩克等中亞國家,韓國可與中國企業結盟,藉其進入;而中國和韓國在高科技及未來新興產業,將在共同利益下互補。此外,設二0一五年為「中韓旅遊年」,達到雙方一千萬人次的免簽證旅遊。

我們已不再年輕,我們必需學習理解這些國際變化的後果。彭淮南曾於二0一四年三月「製作」一個懶人包說明「服貿」,其實他說的是「兩岸貨貿」若未簽訂,而中韓自由貿易協定先行後,台灣必需面對的後果。彭淮南的憂慮,終於成為事實;未來若面板業倒閉,十萬人失業;機械、石化、鋼鐵、工具機…韓國都是台灣業者最大的競爭對手。我們選擇不簽,韓國簽了;業者或者縮小在台投資,或者出走,或者關廠。它代表的是數十萬個家庭從此生活失去支柱,影響人數兩年內第一波可能百萬人,第二波當他們減少消費、沒有能力繳房貸…服務業、餐飲業、百貨業骨牌效應下,哀鳴已非演講台上的表演;而是許多家庭現實的淚水。

全球經濟的改變移動,向來不是冰冷的數字。它不是口號、不是意識形態、不是過幾年覺醒可立即挽回。所有命運中我們曾經選擇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畢竟我們已經不再年輕。

命運之神沒有憐憫之心,上帝的長夜從來沒有盡期。每一個經濟體只是時光中暫時的主角,不停流逝的時光,從不爲誰特別停留。

此書獻給曾經年輕,或者現在仍年輕的你、妳、你、妳。

*作者為知名電視廣播主持人。本文為作者新作《樹,不在了》(時報出版)序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