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安全、永續與韌性的都市(1):檢視氣爆與石化工安

2014-09-10 04:59

? 人氣

前環保署長沈世宏認為如果觀念細節不改,下次災難來臨還是會重蹈覆轍。(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提供)

前環保署長沈世宏認為如果觀念細節不改,下次災難來臨還是會重蹈覆轍。(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提供)

工安、勞安與環安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石化不僅工安,還包括勞安和環安,勞安是勞工保護、環安是民眾的保護,工安損失最大的是事業體,如果這個損失能避免,那勞安與環安都能得到保護。業者如果有成本效益的意識,應會認真做好工安。勞安則是業者知道但不做,大至長期的健康危害小至受傷事件,因此公權力必須介入,也就是勞動檢查。工業的自主防災叫工安,環安由誰介入?現在除環保單位外,最重要的是消防指揮官、地方首長或第一現場抵達者,才能保障民眾安全。

一連串的工安事件,真正的意義應回到現場,決定何時疏散民眾。六輕工安事件中沒有民眾死亡,高雄氣爆卻死了很多人。勞工的死傷有勞委會負責,工廠的工安事件是業者自己損失,但若影響民眾安全,現場必須負責、決策疏散。

現場評估最重要 應訓練第一線消防人員監測、判斷能力

這次氣爆事件,事後應檢討處理方式,管制進出、時段、範圍,有沒有從傷痛經驗中學到教訓。例如六輕曾做真實模擬,哪個地點發生什麼最嚴重狀況、爆炸後什麼樣的風向、需要疏散哪些人?同樣地回到都市聯合管線,現場指揮官最重要,必須評估、執行現場的管制與疏散。

處理類似這次氣爆事件可分二種情況,一是發生火災且明顯所見,另一是發生洩漏,洩漏又分為三種,一是窒息性,二是爆炸性,三是劇毒性。這三種情況應由第一線的消防人員到現場時做判斷。我擔任環保署長時,消防署長希望環保署毒災應變隊,能把一小時抵達現場的時間縮短為半小時,我說不可能,除非人力多到和消防隊一樣。這樣的專業和人力應該建立在消防隊,因為消防弟兄第一時間到現場就要做判斷,就需要知道這些洩漏是爆炸性、窒息性或劇毒性的,立刻推斷最好與最壞的情況,消防人員在現場也不知道自己吸了什麼氣體,應該自己監測。日本消防編組有這樣的監測單位,並有監測檢驗設備,這也是對消防人員生命的保障。回應消防署代表,依照SOP做不一定對,救火也會考慮水或油性和非油性方式的滅火,化災灑水必須檢討。

石化災害是一連串的因果-意外發生 設計時就知道

石化業的災害,是一連串的因果、是因循苟且或輕忽失能的小過失、累積到一個臨界點時才會發生。管線的腐蝕沒有檢查,洩漏後因人員訓練不足,沒有進一步判斷而繼續送料。管線也包括施工、設計和檢查的問題,所有管線的法規有沒有要求?意外是否會發生,設計時就已知道。地方政府在核准開挖馬路時,是否要求這些設計與標準?完工檢查是否確實?這些可能的疏失,都必須在這次經驗中學到教訓。

石化業管線多,這次問題在長距離輸送,離島建設應可通盤、整體考量,是跨部會的智慧,需要具體規劃。氣體洩漏從設計、維護、人員訓練到督導體系的要求,都必須深切檢討。

工安檢測說不知道地下有什麼管線和氣體,這是長久的輕忽與失能,氣體洩漏檢查是地方政府必須執行和管理的職責,核准後消防及相關單位的整合必須檢討。不要石化工業講起來容易,任何東西都有風險,如何將風險降到最低,這才是管理者最高明的地方。成本效益下業者自主管理是有用的,但若業者逃避、追求利潤,就不能讓他們自主管理。

最後,那麼大一個災難,若觀念細節不改、SOP不調整,下次也無法因應;人為疏失當應當究責。

*作者為前環保署長/本文為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在高雄疑爆事件後舉「由氣爆事件,談如何建構安全、永續與韌性的都市」專家座談會中發言整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