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台灣的「蘋果經濟」,該提防蘋果變酸

2014-09-10 05:39

? 人氣

台灣作為蘋果主要的供應鏈,總體經濟受惠於蘋果產品熱賣,但相對的其風險亦較集中。(資料照片)

台灣作為蘋果主要的供應鏈,總體經濟受惠於蘋果產品熱賣,但相對的其風險亦較集中。(資料照片)

萬眾矚目中,美國蘋果公司的新產品發表會上演,這波新產品普遍被市場看好,拉貨數創新高,台灣眾多的蘋果概念股也喜孜孜的受惠,幾家大型投行都預估台灣總體經濟可因此受惠。但這種「蘋果經濟」,卻讓人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台灣經濟從下半年開始復甦勁道增強,外銷訂單連續6個月正成長,甚至單月還出現兩位數成長;行政院主計總處8月公布的經濟預測,也難得的大幅上調全年經濟成長率數字到3.41%。雖然經濟上揚的原因不少,但在那些大型投行、市場分析師眼中看到,最重要的帶動原因就是:蘋果iPhone 6要問世了。

瑞士信貸在7月時,就把對台灣經濟成長率的預估值上調0.2個百分點,理由之一就是:看好iPhone 6的賣相與前景。根據瑞信的估計,每組裝一部iPhone 或iPad,台灣廠商總計可以從蘋果手上拿到100-150美元,預估今年iPhone銷售量可達1.79億部,這可帶給台灣廠商179-269億美元的收入─相當於台幣5370億到8070億─這已相當於台積電全年的營收了。

而美銀美林的報告也指出,由於台灣廠商是iPhone 6的主要零組件供應商,預估iPhone 6可讓台灣8-10月的出口訂單成長增加2個百分點,11月之後是增加1個百分點。而且,相較於中國是賺取微薄組裝費用的生產基地,台灣零組件的價值較高,因此iPhone 6對台灣經濟的幫助遠高於對中國的助益。美林預估iPhone 6可讓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增加0.4個百分點。

顯然在這些外商眼中,iPhone 6(或是說蘋果產品)對台灣經濟的重要性與貢獻不言而喻。放眼全球,能跟台灣搶蘋果生意的國家不多,主要就是韓國、日本及美國。蘋果的供應鏈以對品質要求的苛刻嚴格聞名,甚至有些供應商還視進入蘋果供應鏈為畏途。但包括日月光、台積電、大立光、鴻海、和碩….等諸多廠商,都能成為蘋果供應鏈的主力,技術能力、品質控管都堪稱全球頂尖、擁有世界級的競爭力,這是可喜之處。

但換個角度看,台灣的風險是否過份集中了?對個別企業而言,都要儘量避免訂單過份集中在單一大客戶身上,以免一家訂單有變,對企業衝擊過大─去年蘋果推出iphone 5C,但銷售情況遠遠不如預期,蘋果大砍訂單,結果主要負責組裝iphone 5C的和碩業績與股價立刻受衝擊。風險不可過份集中,個別企業如此,整體產業、國家亦復如此。

對iphone 6,不論是蘋果或外界都對其信心十足、寄予厚望,蘋果全力拉貨,傳聞中到年底前的備貨量在8000萬到1億部,如果市場反應熱烈、蘋果繼續追貨,廠商賺足錢、台灣整體經濟受惠良多,當然是皆大歡喜。但萬一那天出現類似iphone 5C,銷售遠不如預期而要大砍單的情況,廠商與台灣同受衝擊。別忘了幾年前,宏達電(hTC)從全球市場敗退之際,也是台灣出口不斷衰退的時候,經濟部解釋訂單減少原因時,都不忘提到宏達電的智慧型手機出口減少的影響。台灣經濟靠蘋果打強心針,是否有風險太集中之憂?

台灣廠商努力抬轎,的確是得到市場,也「有一口飯吃」,際遇不算太差了。但想想在蘋果產品中,近6成利潤蘋果拿走,日、韓及其它國家等抬轎的廠商只能分得1成左右,負責組裝的中國更慘,表面上iphone 的出口創造龐大的外銷金額,實際上分得的利潤只占1.8%,台灣分得2%,稍勝中國,但的確有夠低。這是否也代表台灣創造附加價值的能力仍待加強?這也是讓人憂心之處。

蘋果今年的iphone 6預料應可持續熱潮,但未來呢?它能持續再熱賣10年嗎?台灣在熱情「啃食蘋果」之餘,還是要有點警戒心,別那天蘋果酸了,讓大家都餓壞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