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因為新北某超大醫學中心的院內感染事件,政府防疫中心解釋其案例發生,竟以護理人員「手沒洗乾淨…」,筆者深感不平與痛心。辜且不論案34的發病流程;但專就近來許多基層醫療人員埋怨,為何口罩變薄了,我們如何上場打戰…。
開設生產線 全力支持前線人員
筆者建議,雖然感恩政府對於防疫物資的控管有成,不致使物資極度匱乏,相較於國外的口罩價格亦便宜許多。然建議政府,既能開設這麼多條新的口罩生產線,為何不考量特別為第一線的醫療人員,開設幾條專用的生產線〜以特別之考量以研發,把防護層從3層提升到5層6層,甚至10層。甚至加長以保護頸部。如此一來,既可以部分取代一罩難求、又貴的N95口罩,另一方面,或許可以避免 案36 ,37 ,38的事件再發生。
另中央流行疫情提升至一級開設,解除隔離的標準也從現行二採陰性升級為三採陰性。但隨院內感染發展是否會廣大的社區感染隨至,頗讓國人憂心。筆者在「不讓RT-PCR假陰性成為防疫漏洞」一文提到以病毒RNA檢測作為現今唯一確診依據,卻如何保證其及時性和準確性?然在專家眼中,這「RT-PCR「的測試通常是假陽性率低,假陰性率低,是高度的病原學證據陽性依據,但因此耗時又費用高。況且臨床醫學中和免疫學中的「感染」,二者是有所不同。
感染是微生物侵入身體,導致身體正常功能受損,並引發炎性反應的過程。身體被微生物感染後可能出現臨床表現,如發熱、咳嗽等症狀,產生所謂之臨床醫學中的「感染」現象,稱為「感染病」。卻也可能無臨床表現,如密切接觸者,可能無症狀而讓這些所謂感染源的微生物進入身體,但會讓被感染的身體會產生抗體。
多種篩檢方式 減少醫護感染風險
目前雖抗原抗體檢測的方法,雖還不夠成熟,但世界各國已有多種試劑,可以檢測新冠病毒抗體之快篩,在15-20分鐘得到結果。一來其樣本源靈活,血清、血漿、全血均可,也可避免目前檢測採集上呼吸道樣本時,對醫護人員暴露風險大之問題。二來操作簡便;操作者、操作空間受限較少。三則適用面廣,不但於基層醫療院所、醫院門急診之發熱快篩中心,對疑似病例、特別是隱性感染者能夠快速檢測,便於分流,有效防止疫情擴散,甚至也可用於居家檢測。簡便的篩查方式,作為RT-PCR的有效補充。也慶幸我們的國衛院非常努力此一快篩研發,可望近期得到成果,得讓其早日上戰場,共同防疫。
終究拼命上戰場的戰士,我們若無給他足夠的戰力與物資,已是慘狀,又何苦責難受傷退下的大兵。
*作者為中華民國基層醫師協會常務理事